基督教教義與美好人生

目錄

序言─願榮耀歸給神

    本書的內容,其實不能說是出自我自己努力研究聖經的結果,而是上帝藉著我生命中的各種事件以及祂的話帶領我的結果,我是個信心很小的人,因此常問上帝一堆問題,而上帝信實的回答了我,使我真知他是那位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宰。我有很多缺點,也沒有什麼資格來教導你,但我既然自認從上帝領受了恩典,就應該與你們分享,儘管我仍然是個不完美的人,但我盼望這不是我自己在寫作,而是寫上帝要我寫的,我所寫的內容不是出於我,乃是真理的聖靈引導我明白的。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倘若我所寫的書能帶給你什麼幫助,願榮耀全歸給上帝,倘若你覺得這本書寫的很偏離聖經,那大概是因為我的老我依舊存在,我並不完全,然而,我為你禱告,也希望你自己向那位創造天地的上帝禱告,使你在閱讀時,明白上帝要你明白的,而不要學到我錯誤的觀念。願所有誠心尋求神的人都蒙恩惠。

前言─本書架構

第一章我會先說明我寫作本書的根基,如果你對知識論缺乏興趣,或許可以跳過,但以一個負責的傳講真理態度,我認為還是有必要交待我對於「如何得知真理」的看法。

第二章我會討論關於「神的旨意與人的願望」,我要試著說明上帝對人的愛,神的旨意其實就是成全人的願望,只要你願倚靠神,神樂意賜福給你。

第三章我想進一步討論什麼才是對人真正好的,我會先提出聖經對人性需求的看法,進而闡明上帝要給我們的好處雖然超乎我們所求所想,但並不會是令我們難以接受的,因此我們可以放心的把我們的一生交給神。

第四章我會先講基督徒的人生概覽,並進一步闡明如何活出上帝的心意。

第五章我會略略處理一些基督教信仰當中的難題,像是苦難的問題,地獄的問題,也順便分享一些我對於「神為何是這樣的神」的看法。

第六章則是根據我上面建立的基督教信仰,我自己對上帝的認識,來回應一些時代與社會的議題

第七章則是摘要福音信息與簡述如何在這個時代跟隨耶穌

一、根基─人有神的形象

為何我寫作?

    關於讀者是否能明白作者在寫什麼,一直是個很有爭議的問題,然而,人們之所以能夠爭論讀者是否能明白作者在寫什麼,就已經預設了讀者能夠知道作者的意思,如果有人真的相信文本可以隨讀者解釋,那他說「文本可以隨讀者解釋」這句話本身的意思就可以隨讀者解釋,我想理解成「文本不能隨讀者解釋」也沒有錯,那這樣就不用爭論了嘛。所以,任何會使用文字的人,都預設了文字是有意義的,人與人是可以溝通的,而在此,我要提出對於這種現象的解釋──因為所有人類都是同一個上帝造出來的,都擁有上帝的形象,因此,人與人有許多共通性,使我們可以溝通,也可以進行各種互動。接下來的文字當中,我有很多詞彙並沒有嚴謹定義,事實上我剛剛也沒這樣做,例如我使用「上帝」這個詞並沒有先定義,我使用「定義」這個詞也沒先定義,但我想你一定能懂我的意思。

神的啟示與神所創造的世界

每個人都會認識或探索這個世界,並歸納出一些真理,但只靠人類本身來探索世界是不夠的,因為人是有限的,在此,我要提出一條探索世界的新路──透過上帝的啟示。我相信聖經是上帝的啟示,但這不僅意味著我相信聖經是上帝的啟示,同時也表示我相信上帝透過聖經啟示的真理與我所認識的世界是相符合的。

    如何詮釋聖經一直都是個不容易的問題,我在此要提出的,並非一個完美的釋經法;如何認識世界一直都是個不容易的問題,我在此要提出的,並非一個完美的研究法。然而,我要指出的是,一個正確的神學觀念(對聖經的解釋)必然要與真實的世界(對世界的觀察)相符合,因此對世界的認識與對聖經的解釋可以相互檢驗。

    什麼是真實的世界?什麼是正確的神學?向來人們都被人的有限所困住,很多科學家與哲學家常因人的有限,以至於認為人其實什麼都不知道。舉例來說,你知道眼睛閉上時,你旁邊的桌椅還在原來的位置嗎?或者說,你昨天做實驗,發現水會往低處流,但你怎知明天做實驗會有一樣結果呢?又或者,你看到路上有一個路燈,但眼睛有散光的人,看到很多個路燈,你怎知你是對的而他看到的是錯的呢?這些問題單靠人並沒有辦法回答,但我必須反問,你又怎知道你是有限的,你什麼都沒辦法確定呢?在此我要提出我的信仰,根基於上帝願意讓人知道真理,人是可以有正確認知的,並且因為每個人都是同一位神造的,所以每個人的大部分特性是可以互通的,舉例來說,有人從十樓跳下去就死了,你不會覺得自己很特別,可以像他一樣跳下去卻安然無恙;有個異性跟你說「我愛你」,你不會覺得這個人所講的「愛」其實是「恨」的意思;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人與人是可以溝通,而人們是有共通性的,因此人不但可以知道真理,而且真理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對我是真理的命題對你也是真理,儘管你未必知道,舉例來說,你不會因為不曉得地球引力,你就可以在空中飄浮,而地球引力之所以被認為是真理,也正因為能適用在每個人身上。僅管因著人的有限,人沒辦法知道全部的真理,只能知道部分,但只知道部分,並不等於什麼都不知道,這也是基於人有神的形象,而神讓人知道部分的真理,既然是神讓人知道,就不用擔心會是錯的。儘管如此,人所能知道的真理的確是受限制的,因此,一個真理的命題,必須有其適用的範圍,舉例來說,「人從十公尺高的地方跳下,在一秒鐘落地」,其適用的範圍可能是沒有降落傘的人,越完備的真理,適用的範圍越廣,或者說特殊性的輔助條件越少,而越差的真理,適用範圍越小,或者需要越多的輔助條件,舉例來說,「在2009年3月27日3點0分3秒時,你站在蔣公銅像的左前方3公尺3公分處,用35分貝的音量大喊蔣公萬歲,蔣公就會死裡復活向你顯現」這樣的命題,就算是真理,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另一方面,真理命題同時也指涉了一大堆的觀察資料,像是F=ma就算不是適用在所有範圍,最起碼也包括了牛頓當年的一大堆觀察資料,因此我們不能輕看。從世界上得到的真理,指涉的是人用各種方法得到的經驗,而從聖經中得到的真理,指涉的是人用各種方法詮釋聖經的結果,而世界上的真理與聖經中的真理必然是一致的,然而,聖經宣稱了聖經真理適用範圍是所有的人,而世界上的真理要做到同樣宣稱,卻是很困難的,因此,我主張從聖經得到真理命題,而用世界上的經驗來作為輔助證據,是比較好的得到真理的方式,不過在此也要注意,聖經的真理,主要功能是讓人知道人生的意義,人該如何活著,神是怎樣的神,人與神的關係等等,但這並不是說聖經不討論「物體運動」,事實上,聖經指引了人該如何面對「物體運動」等問題,因為人會思考「物體運動」,而只要是跟人扯上邊的命題聖經都有提到相關的真理,聖經關切的範圍,包括了人的一切關切,只要人有興趣的議題,聖經都不缺席,不過聖經提供的通常是基本觀念,若要得到更細的真理命題(例如F=ma),就需要你多花點工夫。另外,世界上的真理雖然適用範圍較小,但因為世界是神造的,因此人所歸納出的世界上的真理,是有助於理解聖經真理的。

    因此,我總結以上所講的,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幫助我們認識創造世界的上帝及上帝的啟示(聖經),而我們可以從聖經得到關於世界的真理,並且此一真理會與我們的生活與經驗相符合。

重要的問題

    人們最關切的問題,通常不是物體如何運動,也不是如何賺大錢,甚至不是死後去哪裡,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人們不關切這些,而是人們關切這些議題的背後,都有一個更大的關切──讓人生更美好,且這美好是越長久越好。我認為這是由於神創造人就是要人活出美好,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傳3:11)。關心如何賺錢的人,是因為他認為賺錢能讓他的人生更美好;關心物體如何運動的人,可能從中得到認識這個世界的快樂;關心死後去哪裡的人,希望在離開這個世界後,依然可以活的快樂,甚至更快樂(幾乎所有關心死後去哪裡的人,都不會接受「自己死後要下地獄,且不管現在做什麼都沒有用」,並不是因為這個説法不可能是真的,事實上大概沒有人會去檢驗這個說法的真偽,因為知道這個說法是否為真沒有意義,或許有人以為早點知道自己會下地獄,可以把握活著的時候享樂,但如果你真的知道你死了會下地獄,你能夠放手去享樂嗎?)。這麼重要的問題,如何讓人生更美好,也是聖經所關切的,幾乎所有神學,都是在解決這個大問題所帶來的各種子題,而按照我之前所說的聖經必然符合經驗,因此我們若正確的從聖經歸納出真理,我們就清楚人生何去何從,並且當我們照著真理去過生活時,我們應該會對人生感到滿意,畢竟上帝最清楚祂所造的人應該怎樣活著。反之,當我們實踐從聖經歸納出的真理,卻發現這樣的生活並不令我們滿意,那就表示我們定然對聖經有所誤解。如同聖經上所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1-32)

二、神的旨意與你的願望

你想要什麼?這是耶穌問每一個人的問題,在路加福音18章中有這樣的記載「耶穌將近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聽見許多人經過,就問是什麼事。他們告訴他,是拿撒勒人耶穌經過。他就呼叫說: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吧!在前頭走的人就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耶穌站住,吩咐把他領過來,到了跟前,就問他說:你要我為你作什麼﹖他說:主阿,我要能看見。耶穌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跟隨耶穌,一路歸榮耀與神。眾人看見這事,也讚美神。」,事實上,類似的故事與聖經教導充滿在聖經當中,而在今日也有許多的見證人,述說上帝聽了他們禱告的故事。

有些基督徒或許會提出「若上帝的旨意跟我的願望衝突,我的禱告就不會成就」這種講法固然沒有不對,但卻不會發生,因為神的旨意恰好就是我們的願望,有很多人以為上帝不希望我們快樂,或不敢禱告求自己的願望,這是很可惜的,雅各書提到:「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很多人因為以為上帝的旨意跟自己的願望衝突,就不求自己的願望,或者在祈求時信心動搖,不相信上帝會聽他的禱告,當然結果就是上帝沒聽,但問題是出在對上帝的認識錯誤。聖經說:向來你們沒有奉我的名求什麼,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然而為什麼有時我們禱告會不蒙應允呢?這個問題通常有三種可能的情況:

  1.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因此,當一個人對上帝信心十足時,他相信上帝會給他一切對他最好的,他禱告的內容雖然未必成就,但他的喜樂並不因此失去,因為他深知上帝給他的就是最好的,像保羅求神把他身上的刺挪開沒有成就,但保羅唯一的願望是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他來得的獎賞,因此當他求刺離開他的禱告沒成就時,他真正的願望卻成就了,所以他講完自己禱告沒成就之後,接著就說:「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然而,我們的信心到了什麼地步,就應該按著信心的程度禱告,有些人明明不相信上帝給的最好,卻禱告說願上帝的旨意成就,這種做法其實是對上帝不真誠,當然結果就是上帝的旨意成就了,但那個人想要的卻沒得到。我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想要什麼,就應該坦然無懼的告訴神,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事實上每個人都不斷為此作見證,有見證他因為有信心而得著的,也有見證因為沒信心所以沒得著的,還有見證沒求所以沒得著的。

我想聖經關於禱告只要有信心就必蒙應允,教導實在多到不行,我講的應該也還算清楚,但我知道有人會有些疑惑,因為聖經在雅各書又說: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你們殺害嫉妒,又鬥毆爭戰,也不能得。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好像禱告不蒙應允的原因是因為妄求,但這兩者其實是同時成立的,一個人禱告如果妄求,就不可能有信心,這是基督教真理的一大奧秘,我稱為「並存性」,這種並存性不只存在禱告之中,也存在於眾多基督教真理中,例如信心與行為,稱義與成聖,神的揀選與人的悔改等等,以下我會用幾種生活世界的知識來說明這種並存性。對於熟悉基督教教義的人,你可以自己試著把我舉的例子用來說明其他牽扯到並存性的真理。

從物理學來說,這好像磁鐵同時有N極與S極一樣,不管你用盡各種方法,或者尋遍天涯海角,你就是做不出也找不到一塊磁鐵是只有N極或S極的,有N極就有S極,同樣的,一個妄求的禱告必然沒有信心,有信心的禱告就一定不是妄求。

從愛情來說,兩個人會成為男女朋友,必然同時男喜歡女,女喜歡男(當然有特例,但我只是為了說明並存性,就別太計較),因此任何一個真實存在的禱告,必然同時是人有信心又不是妄求或者妄求又沒有信心。

從音樂來說,這好像基音與泛音一樣,你撥一條弦,必然會同時撥出基音與泛音,因此上帝的旨意就好像撥弦一樣,而上帝撥弦就導致同時有基音(人有信心求)又有泛音(不是妄求),而禱告的成就就是我們聽到的美妙音樂。

了解並存性之後,我要談個更深入的問題「神的全能與人的作為」,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困惑,既然神是全能的,那我們人的一切心思意念、禱告、與各種作為,不都淪為神操縱的結果嗎?但事實不是如此,僅管神是全能的,但人的作為與人的自由卻絲毫不受影響。這也是基督教真理的一大奧秘,我稱為「雙重性」,這種雙重性也存在於眾多基督教真理中,例如成聖是靠自己或靠上帝,我們日用的飲食是上帝給的或人給的,為何每個禱告成就又是神的旨意又是人的信心造成的等等,以下我會用幾種生活世界的知識來說明這種雙重性。對於熟悉基督教教義的人,你可以自己試著把我舉的例子用來說明其他牽扯到雙重性的真理。

我先用數學來說明,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類比,也是我認為最貼切的。我們把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當作是在紙上劃一條線,這個世界的空間是實數空間,而上帝作為的空間是無理數空間,人的作為的空間是有理數空間,當一般人在有理數空間看到這條線時,我們會看到的是一條線,線上全是有理數,也就是說,一切發生的事完全是人的作為,根本沒有上帝(沒有無理數),那一條沒有無理數的線,是否會有破洞呢(理論上應該要有啊)?沒破洞耶,真是太奇怪了,是不是我的解析度不夠?

於是你用一個一百倍的放大鏡,一看,還是看到一條連續的線啊。

於是你再放大一百倍,再看,依然是一條完整連續的線

你不斷的放大,放大,再放大,你終究看不到破洞。

所以你就以為,原來全都是人的作為,這個世界沒有神。

同樣的,你在上帝作為的空間來看這條線,你看到的全是無理數(上帝的作為)

你就說,原來這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全都是上帝的作為啊

根本沒有人的作為(沒有有理數),不論你看得再仔細,這條無理數線終究是沒有破洞的。所以你就以為,原來全都是上帝的作為,沒有人的作為。

所以像是某些基督徒在無理數空間看世界,以為全是上帝的作為,而某些則在有理數空間看世界,強調人的努力,那兩邊就吵翻天了。但真相是什麼呢?

唯有明白實數空間的人來看,才會明白,一件事情發生(一條實數線),光看人的作為(有理數線)就可以完全解釋,而光看上帝的作為(無理數線)也是如此,人的作為與上帝的作為都充滿在整條數線上,但又彼此不衝突。

假如你數學懂得更多一些,這個比喻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僅管看起來完全是上帝作的,也完全是人作的,但如果要問功勞,「究竟這條線有百分之多少是有理數,百分之多少是無理數」,你會發現百分之百是上帝的功勞,因為有理數線的長度是零,一條實數線的長度是一條無理數線的長度,所以論功勞,就完全是上帝的功勞了,但只用看的,卻可以看成全都是人為的。

回到我要解釋的真理,就是人的一切心思意念、禱告、與各種作為,都是有意義的,每件事成就,都可說是人的努力造成的,然而,每件事成就,又都是神造成的,而在人並沒有可誇的,因為比起神的作為,你所作的部分趨近於零。

從音樂的角度來看,這好像上帝是指揮,而我們是演奏者,僅管我們的演奏是被上帝指揮的,但我們並不會覺得自己沒價值。可是倘若沒有指揮(上帝),那我們這個人類樂團就演奏不出好聽的音樂了。在此我順便解釋為什麼一件美事成就大部分的功勞都是上帝的,因為我們只讓琴弦振動,但上帝讓空氣分子振動,使人們可以聽到美妙的音樂,若沒有上帝造的空氣,你的琴藝全無用處,何況尚需要有能聽音樂的耳朵,而這不也是上帝給的嗎?你如果想的更深入,你會發現相較於人做的部份,上帝做的是多的太多。另外,有人會問說「如果我不願意演奏,哪上帝是不是就沒辦法了?所以上帝想指揮樂團演奏,還必須要我聽他的話才行。」我認為這個想法某個部份是對的,的確你不配合的話,上帝就沒辦法了,然而正如好的領導者會有辦法讓每個成員願意為他效力,上帝也是會用各種方法讓你願意跟他一起演奏,所以你依然保有你的主權,但上帝的旨意卻不會無法成就。

    最後,我想講個我個人的故事,我很喜歡玩桌上遊戲,而且我很會算計期望值、成本效益,也很懂得欺騙對手或煽動對手,基本上我玩桌遊的實力是蠻強的,但也因為我比較強,所以通常我的對手會聯合起來對付我,所以我也未必能每次都贏。有一次我跟兩個同學出去玩,我們每天晚上都在玩桌遊,而我在某一次輸掉之後,我就意識到我玩桌遊時是倚靠自己,沒有靠神,後來我就跟我的兩個同學說,玩桌遊也是要靠上帝的,自從我這樣說之後,我就連贏了不知道多少場,而且每次都剛好贏一點點,有時候我信心不足,偷拿了一分,最後就發現贏了兩分,我就知道上帝的計算實在太精準,我其實不需要偷吃步,所以我就認罪悔改,決定不要再偷拿分了。而我認罪以後,上帝就好像真的無視我之前偷拿分,之後我玩的時候,依然幫助我場場險勝。我講這個故事,重點不是要說我桌遊都沒輸,而是想告訴大家,上帝連玩桌遊這種小事也關心,上帝跟我們的關係某些時候就像是朋友一樣,而且上帝很有趣,並且我並不會因為上帝介入了每場桌遊而在玩的時候失去樂趣或失去主權,我依然是享受在整個遊戲當中,反而是因為上帝的加入,讓遊戲過程變得更為精采。事實上不只是玩桌遊,如果你願意跟上帝分享,你會在每件事情上都發現上帝的奇妙作為。

我想,在本章我已經表達了上帝對你的關切,只要你信靠祂,向祂禱告,他就會回應你,然而你的價值卻不因上帝全能而減損,因為不管你的一舉一動,心思意念,所發出的禱告,都不是上帝操縱你的結果,然而由於並存性的關係,恰好上帝想作的事就是成就你信心的禱告,所以禱告並沒有操縱或改變了上帝的旨意,上帝的主權也不因此受虧損。這種情況就好像當你非常愛一個人,他也很倚靠你時,你會願意成就他的願望,並且你們彼此都感到快樂,上帝也是這樣愛我們,聖經說上帝對我們的愛就像父母愛兒女一樣,而凡信祂名的人,就有做神兒女的權柄。

然而講到父母對子女的愛,或是上帝對人的愛,不免有人疑惑,上帝覺得好的東西真的我們也會覺得好嗎?很多時候父母都不懂什麼對我們好,那上帝會不會也是把祂覺得好的東西硬塞給我們,像很多路上攔人的傳教士所做的一樣呢?這是我下一章要回答的問題。

三、什麼是真正的好?上帝有多了解我們?

人的需要

在討論上帝要給我們的東西之前,先看我們向祂要的祂如何回應,約翰福音第二章記載: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母親(原文作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做什麼。」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上帝是知道我們的味覺的,當然上帝不只知道我們的味覺,還知道我們的其他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出過人的五種需求,後來心理學研究者又發現了更多人的需求是他沒注意到的,目前大概有八種。而按照我第一章所講的聖經與現實世界的對應關係,聖經的教導的確涵蓋了這八種需求,甚至比這八種需求更多一些。

1. 生理需求:此需求包括維持個體生存所需要的各項資源和促進使個體處於平衡狀態,例如:食、衣、住行的滿足,需要運動、休息、休閒和睡眠等。

聖經看重食物,耶穌來到世界上時被稱為貪食好酒之人,神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另一方面,聖經責備那些掌握資源卻不供給其他人的人,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或許有人會問:上帝豈不能從天上降下食物嗎?這當然是對的,上帝也的確這樣做過,神曾經在曠野降下嗎哪給以色列人吃,後來以色列人不滿意,想要吃肉,神又給了他們。然而即使是這段故事,神也是因為以色列人向祂抱怨,所以才給食物,如同我前面所說的雙重性,上帝做的工總是有人的參予在裡面。並且上帝的工作經常是與人們的心思行為密不可分的,因為上帝想要讓我們跟他一同工作,享受工作的快樂。這也是為何聖經又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這並不是說神不想供應人食物,而是因為神希望人享受做工的快樂,事實上,如果我們按照聖經對做工的理解,其實是非常廣泛的,耶穌甚至說過,信神所差來的,就是做神的工,而傳道人雖然沒有做「工」,卻也是聖經所說的工人,我認為凡是活出人應有的樣式,發揮人的才能,就是做工。然而,聖經並不像馬斯洛認為人要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才會追求高的,聖經說: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這並不是說因為人貧窮所以就能進神的國,也不是說神不喜歡人富足,乃是說貧窮的人可能比有錢人更懂得倚靠上帝,以致於能進神的國。

2. 安全需求:此需求主要在免於害怕、焦慮、混亂、緊張、危機及威脅,使個體能在安全、穩定、秩序下,獲得依賴和保護。

聖經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保護我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們隱藏在神翅膀的蔭下,在詩篇中充滿了上帝保護祂兒女的應許,而在撒母爾記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上帝是怎樣的保守大衛,當時的國王掃羅派眾多人要殺他,卻履履失敗。

3. 愛與隸屬需求:此需求主要在避免孤獨、陌生、寂寞、疏離,使個體能成為團體中的一份子,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例如:避免孤獨、寂寞、陌生,並進而成為團體的一份子,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約翰福音 13:34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一書 3:23 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

基督徒其實就是追求彼此相愛的人,基督教的誡命就是愛神愛人而已,整本聖經傳達的,不外乎是神愛我們,而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然而基督徒的愛心卻不是靠自己修練的,而是靠上帝給的,以弗所書 3:17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約翰一書 4:7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約翰一書 4:11 親愛的弟兄啊,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並且當一個基督徒越明白上帝對他的愛時,就能夠去愛別人,這在基督徒信仰經歷中,經常是一種跳躍,而非努力鍛鍊的結果,有很多饒恕仇敵甚至化敵為友的見證,當事人往往都以為自己不可能饒恕,不可能愛仇敵,但因為在某個片刻意識到上帝的愛,以致於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歡歡喜喜的饒恕對方,當事人常會因此讚嘆上帝的作為,將榮耀歸給神。基督徒群體是個實踐彼此相愛的群體,凡願意的人都可以加入,而上帝拯救基督徒到天國時,則是基督徒完全實踐彼此相愛的時候,天國並不是人人自給自足不需要別人,而是人們彼此緊密的連結,各自發揮所長互相幫助。

   4. 尊重需求:此項需求分有兩種,一為成熟需求,二為威望需求。前者指尊重自己,例如: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自信、獨立及勝任感。後者則指需要受人尊重,例如:有聲望、有地位、受人注意及受人賞識。

上帝很尊重人,是聖經一貫的教導,上帝從來沒有剝奪人自由,他甚至給了人反對他的能力。另一方面,約翰福音 1:1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只要是信上帝的人,就是上帝的兒女,因此人人皆該尊重他,上帝甚至說接待最小的基督徒,就是接待他,而拒絕供應食衣住行等需要的人,將會受到嚴厲的審判,因為他們不尊重任何一個基督徒就是不尊重上帝。馬太福音 18:5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馬太福音 25:41 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馬太福音 25:42 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馬太福音 25:43 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

馬太福音 25:44 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體,或病了,或在監裡,不伺候你呢?』

馬太福音 25:45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5. 知識和理解需求:此需求又稱為認知需求,旨在探討、分析瞭解事情的真相,例如:充滿好奇心、瞭解和求知的衝動

約翰福音 16:13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箴言 9: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詩篇 1: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以弗所書 1:17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

基督教並不反智,甚至鼓勵思考,但基督教也強調人不能只有知識,知識必須在愛心與敬畏神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正確的功用,如果是想用知識來控制人或世界,使自己像上帝一樣,就會走入岐途。對於當今科技引發的種種問題,我認為就是出於一種人拒絕上帝,想要自己當地球的主宰的錯誤動機,而這樣的錯誤自然導致對人的傷害,乃至死亡。然而基督教不僅鼓勵人追求世界的知識,更是要追求認識神。詩篇 27:4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

   6. 審美需求:此需求又稱情意需求,指的是追求對稱、系統美感的經驗,使人更富情趣、生動,例如:希望居住在環境幽雅的住宅,幽雅舒適的生活。

馬太福音 6:30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基督教的上帝是很愛美的上帝,我們可以從他所創造的世界與他所創造的人得知這一點。倘若上帝不愛美,又何必給野地的草裝飾呢?

另外,歷世歷代基督徒都會創作聖樂,沒聽過基督教聖樂的人,我鼓勵你去聽。我相信你是上帝造的,而基督教聖樂有上帝的成分,所以你會喜歡基督教聖樂(附帶一提,有不少古典音樂其實是聖樂,像巴哈、韓德爾的作品就是)。當然我不是說沒有個體差異,聖樂還是有不同風格,不過這都不影響基督教聖樂特有的美。

    然而,聖經不止提到感官之美,更提到生命之美。我個人很喜歡足球,有一次我在看歷代足球名人的回顧影片時,感受到他們的生命之美,我看到他們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獻在足球場上,足球員的壽命是很短暫的,而足球比賽是非常耗體力的,並且足球進球是非常艱難的,但為了增加那一丁點的進球機會,足球員依然要在每次攻擊契機努力奔跑,儘管跑十次大概只有一次會有效製造出射門機會,但每一次他們都盡力奔跑,為了增加那完成一個進球的可能性,而一個選手的一生,可能就只是為了製造那幾個極為精彩的進球。但也因著那一兩個精彩進球,他們的生命就留在人們的心中。基督教不僅是追求外在美,更追求那生命之美,

馬太福音 26:7 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趁耶穌坐席的時候,澆在他的頭上。

馬太福音 26:8 門徒看見就不喜悅,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

馬太福音 26:9 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

馬太福音 26:10 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就說:「為什麼難為這女人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

馬太福音 26:11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馬太福音 26:12 他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做的。

馬太福音 26:13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

把生命奉獻在一個目標上是會令人感動的,而最美的生命,就是奉獻給神的生命。故此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彼得說: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

   7. 自我實現需求:此需求意指完成個人目標、發揮潛能,充分成長,最後趨向統整的個體。例如:具接納自己、面對問題、自動自發的思考、富創造力、幽默感、民主價值等特質的人。

聖經是看重自我實現的,由於每個人都是上帝創造的,並且上帝給每個人不同的恩賜,為了要我們彼此服事。聖經鼓勵每個人發揮所長,使眾人得到益處。然而,聖經鼓勵我們自我實現,卻不單是在個人上,聖經鼓勵我們要追求每個人的自我實現,倘若基督徒群體中有人專長不明顯,那我們應努力幫助他發現他的專長,而整個群體因此得榮耀,若是有人受苦,信徒群體就會一起受苦。

歌林多前書 12:13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歌林多前書 12:14 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

歌林多前書 12:15 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歌林多前書 12:16 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他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歌林多前書 12:17 若全身是眼,從那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那裡聞味呢?

歌林多前書 12:18 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歌林多前書 12:19 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那裡呢?

歌林多前書 12:20 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

歌林多前書 12:21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

歌林多前書 12:22 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歌林多前書 12:23 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

歌林多前書 12:24 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

歌林多前書 12:25 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歌林多前書 12:26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歌林多前書 12:27 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

   8. 超越需求:個體能夠以更高層次的宇宙觀來覺察自身與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與宇宙契合的心靈需求。

以弗所書 1:10 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

基督教信仰的目標,就是要達到人與上帝,人與人,人與萬物的合一,而什麼是合一呢?,聖經提到關於合一的類比在世界上主要就是婚姻,以弗所書 5:31 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以弗所書 5:32 這是極大的奧秘,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婚姻中的合一,是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有共同的目標與追求,並且彼此相愛,用自己的恩賜服事另一半,欣賞對方的美。同樣的,將來在天國中的合一,也是一種彼此相愛,人們發揮自己的專長互相服事的景況,並且人們懂得如何正確的享受萬物,享受人際關係,享受上帝。羅馬書 8:32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

有些人以為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與物質無關,我想這大概是因為人們追求物質的快樂常常失望的緣故。然而聖經並不否認物質的快樂,神除了賜給我們祂的愛子,更是要賜給我們萬物。起初神就要亞當享受伊甸園各樣樹上的果子,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美地時,那迦南美地可真是山川壯麗物產豐饒,上帝可沒說「為了避免以色列人追求物質快樂,我還是帶他們進沙漠好了」,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他們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或作:又叫人戒葷),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提摩太前書 6:17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聖經並沒有區分快樂是心靈或物質的,即使耶穌復活後,依然有身體,也會吃餅和魚。聖經看重的是一個人是否在基督裡,也就是一個人是否按照上帝的心意在享受人生,不論從食物或愛情或各樣事上得到快樂都是好的,因為上帝造萬物就是要叫我們享受,只是要按著正確的方式,才能得到最大的快樂,基督徒在生活中,理應比非基督徒更為快樂,因為我們更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總的來說,神想要也能夠滿足我們一切的需要,並且這些需要彼此相關,都是重要的,例如彼此相愛可能滿足某些人的食物需要,將生命獻給神同時既是自我實現又是件美事,對神的認識讓我們更清楚自己是安全的,因為有神愛我們,保護我們。然而只有當一個人以上帝為至寶時,他才能真正享受人生,反之當人們追求人生的各種享受(或需要),把這些需要看得比上帝還重要時,就無法真正的享受人生,反而會時常憂慮。提摩太前書 6:10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而當人們完全信靠上帝,並按著上帝的心意去生活時,卻會經歷上帝豐盛的供應一切需要,享受到那最美的人生,真正活出人應有的樣式,我用個例子說明,人的八種需要就像是是八個球,你要靠自己去抓好八個球是很辛苦的,但你如果看見這八個球都跟上帝這個球連在一起,你只要抓好上帝,就同時抓住這八個球了,因此過一個以耶穌為主的生活,其實是最聰明的。基督徒並非腦袋或身體跟正常人不一樣,會讓基督徒感到快樂的事,也會讓一般人感到快樂,痛苦亦然,保羅說「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很多立志把主權獻給神的人,都見證他們的一生讓他們覺得很滿足,他們天天都活在喜樂當中,而有些受苦的宣教士更是如此,像李文斯頓就說:神把我派到非洲宣教,我一直非常喜樂。宣教士的偉大不是他們受了多少苦,付出多少代價,而是他們相信上帝會給他們最大的快樂,供應他們一切的需要,因此他們勇敢的踏上這條最美的道路,他們是去得到最美好的人生,僅管看起來是犧牲奉獻。腓利比書 3:8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歌林多後書 12:10 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那些為了上帝受苦的基督徒,之所以能夠在患難中喜樂,並不是因為他們意志特別堅強,或是修行修的特別好,而是因為他們經歷上帝大能的供應。耶穌常常挑戰人要變賣所有的去跟從他,並不是要人為上帝犧牲、付出好像上帝不想要人過好的生活,而是因為只有人不再靠自己緊抓各種需要,不再靠錢財買快樂,選擇一個遵行上帝旨意的生活,把自己的需要交託給神時,才能真正擁有快樂與美好的人生。詩篇 5:11 凡投靠你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因為你護庇他們;又願那愛你名的人都靠你歡欣。

再思服事與榮耀神

有很多人一想到服事,捨己,就覺得好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然而我在此要提出一種服事的新觀念,我認為這種觀念更合乎聖經。

約翰福音 14:13 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

詩篇 50:15 並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

如果我們有個大能的朋友,我們讓別人知道他很強的方式,不是去跟別人說他實在太強了,而是讓他有表現的機會。我們因著自己的需要,向神禱告,而神幫助了我們,就是榮耀神

使徒行傳 17:24-25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

馬可福音 10:45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榮耀神並不是要為神做什麼,而是要讓神來服事我們,好使祂得著施恩者的榮耀

事奉神有一種明顯的錯誤,就是輕看了神,想要幫助祂

路加福音 12:35-37 「你們腰裡要束上帶,燈也要點著,自己好像僕人等候主人從婚姻的筵席上回來。他來到,叩門,就立刻給他開門。主人來了,看見僕人警醒,那僕人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必叫他們坐席,自己束上帶,進前伺候他們。

我們稱為僕人,是因為我們要遵行上帝的旨意,但我們不用服事主人,而是被主人服事

歷代志下 16:7-9 那時,先見哈拿尼來見猶大王亞撒,對他說:「因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你的神,所以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古實人、路比人的軍隊不是甚大嗎?戰車馬兵不是極多嗎?只因你仰賴耶和華,他便將他們交在你手裡。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你這事行得愚昧

神不是要尋找為他工作的人,而是要尋找容祂工作的人

福音是要我們放棄自我逞強,掛上求助的牌子,這是禱告最基本的意義

我們要給神的,就是我們的憂慮、重擔

任何僕人拒絕接受神的幫助,就是對神的不敬;事奉神就是接受神的幫助來榮耀神

以賽亞書 30:15-18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你們卻說:不然,我們要騎馬奔走。所以你們必然奔走;又說:我們要騎飛快的牲口。所以追趕你們的,也必飛快。

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們都必逃跑;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頂的旗杆,岡上的大旗。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

不等候神的愚昧行為,剝奪了神為我們工作的福分

神要為那些等候祂的人工作,禱告是等候神的方式,藉此認識我們的無助與神的大能,然而這並不等於我們什麼都不可以做,如同前面所說的雙重性,上帝做工的方式常常都是透過人們做了些事情,但重點在於,我們是先安息在主裡,我們知道上帝愛我們,並且上帝大有能力,因此我們不再靠自己扛下做任何事的成果的責任,或許我們做了一些事,但那不是我們的安全感所在,而當事情看起來出了差錯,我們也不驚慌,因為知道神依然掌權。

彼得前書 4:11 若有講道的,要按著神的聖言講;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原來榮耀、權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歌林多前書 15: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

所有的事奉,都是靠著神所賜的力量、恩典而成就的。基督徒的一生,就是不斷冒險,不斷的把自己給出去,然後經歷上帝的供應,享受與上帝同工的美好。

悔改信福音

很多人都聽過福音,但很多人其實都對福音了解不夠完全。當今基督徒對福音的理解常是神透過耶穌基督恢復了神與人的關係,我們只要信耶穌就能進天國,這當然是對的,然而福音不只是這樣而已,福音的本質是宣告神要掌權,把世界變成一個美好合他心意的樣式。福音要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有上帝形象的人,福音要更新我們整個人,使我們能夠享受上帝以及上帝給我們的朋友、家人、自然界,活出人應該活的美好樣式。關於悔改,我們常以為悔改是承認自己有罪,需要上帝拯救,這也是對的。然而,悔改的意思其實是再一次思考,再一次思考人生的各個層面,每一件事情,悔改信福音,就是我們從倚靠自己,轉變成倚靠上帝,因此重新從上帝的角度來看每一件事情,讓上帝參與在我們生活的每一秒,每一個場合中,自然活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生命。

四、基督徒的過去‧現在‧未來

在最後這一章,我以基督徒的人生觀作為結束,也盼望所有閱讀本書的人,能夠再一次的思考你的人生,並踏上追隨基督之路。

基督徒人生總覽

自從神創造世界以來,人們其實都有神的概念,因為人有神的形象。然而人們不願意把神當作神,而想要自己當神,或是想要決定自己的人生,或是想要控制別人,或是追求心靈的提升,或是追求物質的欲望,人們用盡各種方法,不斷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好,然而,現實卻殘酷的宣告人們的失敗。即使是聰明的人,在社會上有成就的人,他們依然會在夜深人靜時,或者某個片刻,感受到一種不滿足,這個不滿足感,或許可以歸咎於某些單一條件,像是工作很無趣,跟配偶關係有問題,或者缺乏朋友等等,然而更多時候,真相是他們的缺乏比想像中的更多。當人們漸漸明白自己的各種渴望不可能都得到滿足之時,有些人接受了自己的需求不可能都實現,因此他們非常理智的選擇一種穩健的路線,認清哪些需求對自己是重要的,然後就專心追求那一樣,並以此為樂。看重家庭的人,專心經營他的家庭生活,放棄了想要賺大錢的夢;看重事業的人,可能選擇放棄愛情;而能力較差的人,或許只求溫飽。然而這些人因為知足的緣故,他們為自己擁有的高興,對自己沒有的則看淡,因此取得一種平衡,使他們可以活的不差。然而,另一些人或許因為看得更清楚些,也或者是單純的自暴自棄,他們選擇逃避自己的需要,他們放棄各種可能使自己快樂的追求,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心力承受失敗,或者無力改變事實。對於第一種人,他們的人生不斷的述說一個真理「人生的悲哀,就是願望已經實現」,對於第二種人,他們則是述說「沒有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只有放棄夢想的人」。第一種人遭到打擊,有可能變成第二種人,例如本來追求幸福家庭的人,因為失戀,就可能放棄夢想;而第二種人,可能因為受到刺激,變成第一種人,例如一個三級貧戶,可能被有錢人侮辱,於是奮發向上,後來就賺了大錢,然而賺了大錢以後,卻發現自己的人生並不令他滿意。但不拘怎樣的人,他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在追求美好的人生,不願意承認上帝的存在,而因著他們不倚靠上帝,就活不出那美好的人生。活的不美好是種罪,事實上聖經中講的罪,並不只是道德上的罪,罪在希臘文是箭沒有射中靶心的意思,換言之,當人們並未活出上帝造人時那美好的樣貌,就是犯罪。上帝很愛人,但因為上帝是公義的,他必須讓人承受離棄祂的後果,並按照人們的行為審判人。儘管人們非常軟弱,總是不斷犯罪,並且沒有人可以在離棄神的情況下活出美好人生(任何現今世上活出美好之人,若是和上帝對美好的標準來比,總差了一大截),但上帝卻不因我們這樣軟弱就放棄我們,相反的,祂依然非常愛我們,因此上帝透過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代替我們受了我們犯罪所當受的刑罰,使我們與神和好,並賜給我們新生命,那新生命是完美的,是人被造本來應該有的樣式。這新生命並不是靠我們人的努力得到的,乃是靠相信並接受耶穌作我們的拯救者得到的,當我們願意倚靠神時,我們就擁有那不同的生命,使我們能夠脫離過往那不夠好的生命。而當我們越懂得從上帝的眼光來看自己的過去時,就越會發現上帝的帶領是何等奇妙,上帝的恩典是多麼浩瀚。即使我們當了基督徒後依然常常犯錯,但每當我們把過錯帶到神面前,我們就相信神已經赦免我們,而且祂使用我們的過錯來成就祂的美意,我們若意識到自己犯的錯是如何被上帝使用,常常都忍不住要讚美:「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然而,這不是說我們應該繼續犯錯,好讓上帝有施恩給我們的機會,事實上,我們既然被上帝拯救,就不再是只能活在罪中的人,乃是可以活出上帝對我們所定的美好人生。我們既是被上帝拯救,就不再被各種慾望轄制,也不再靠自己追求各種慾望,相反的,我們追求上帝的旨意,渴望活出上帝要我們活的人生,並且我們知道神未曾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尋求祂的人。然而,當我們一方面努力追求活出上帝的旨意時,卻發現我們的各種慾望仍然存在,我們的內心固然想要活出美好,我們外在活出來的卻又不是如此,於是我們陷入一種痛苦當中,就是我們的肉身無法活出我們內在生命的渴望。不過感謝神,我們靠著主耶穌基督,終將有一天能活出那美好的生命,因聖靈已經在基督耶穌裡賜給了我們新生命,而這新生命在聖靈的幫助之下,逐漸能夠掌管我們的肉身,並且我們不再擔心自己達不到上帝的標準,因為我們已經是上帝的兒女了,既然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我們將來就會活出上帝所賜那榮耀尊貴的生命。我想,我們在現今的掙扎,比起將要達到的榮耀就算不了什麼了。我們若盼望那將來的事,就必忍耐等候,我們本不知道該怎麼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為我們禱告,並且聖靈照著上帝的旨意替我們祈求。我們曉得一切發生在世界上的事,都有上帝在其中工作,使我們成為基督徒,並活得越來越像耶穌的樣式。神若是這樣幫助我們,我們有什麼好憂慮的呢?誰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呢?即使遭遇患難、逼迫、困苦、飢餓、危險、死亡……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所以我勸你們,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主,是美好的,是神所喜悅的,我們應當照著神給我們的信心,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發揮我們的專長,快快樂樂發自內心的去愛人,常常禱告,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和其他基督徒彼此同心,追求和睦,互相幫助,並且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若有吃虧時,也不要為自己伸冤,反倒要去愛那傷害你的人,供給他的各種需要,這樣就能以善勝惡。我們若專心追求彼此相愛,就足夠了,因為上帝的律法,美好的生命,其實都包括在彼此相愛中了。然而,不管我們現在的新生命成長到什麼程度,我們的信心、愛心如何,我們成為基督徒以後又犯了哪些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已經知道神要我們追求的美好人生是怎樣的,而我們只管努力追求便是了。我們在凡事上都倚靠神,並且我們深知神必供給我們一切的需要,給我們能力,基督徒的一生常有軟弱,我當基督徒越久就越知道自己離上帝的標準甚遠,然而,每當我覺得自己做不到時,我就禱告,也請別人為我禱告,而上帝不斷的幫助我,僅管有遇到低潮的時候,但上帝從未放棄我,反而用祂的慈繩愛索牽引我,我的生命不斷的被上帝改變、成長,超乎我所求所想的。

活在當下

聖經關於末世的教導及關於人生的教導,都是說明天可能主就再來了,又或者即使主沒再來,你可能明天就死了。有些基督徒因為深信主很快就再來,因此非常熱心傳福音,因為今天不傳福音,恐怕明天主再來了,那些不信的人就下地獄了。對於這樣的人,我是很敬佩的,因為他們真的深信聖經的教導,並且以聖經的教導來過每一天的生活,然而,聖經教導末日快要臨到,卻不是要我們整天都去跟人傳福音好像時間很不夠一樣,事實上聖經甚至說,因為有很多人還沒得救,所以末日還沒來,由於我們對上帝的全能有信心,因此我們不該擅自把末日快要來到解讀為我們最好天天去向人傳講「福音」。且讓我們看看聖經怎麼說:

彼得前書 4:7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

彼得前書 4:8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彼得前書 4:9 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

彼得前書 4:10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彼得說萬物的結局近了,後面接著「最要緊的」,卻不是趕快傳福音,而是「彼此切實相愛」,我們如果大膽一點,甚至可以說教會不能興旺福音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去傳,而是因為我們沒照聖經教導「彼此切實相愛」。而接在「彼此切實相愛」後面的又是什麼呢?「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因為上帝快要來了,所以要我們發揮恩賜,而非趕快傳福音。有時候基督徒打球會有一種罪惡感,想說上帝都要來了,我居然不去傳福音,還在這邊打球,然而,按照聖經的教導,有善於打球的,就要好好打球,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事實上,如何過地上生活,往往受我們認為天堂是怎樣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我把本章題為「基督徒的過去‧現在‧未來」的緣故,很多人以為天堂除了上帝以外,什麼都沒有,或者整天都是在唱詩歌,一直唱,因為聖經說在天堂要天天敬拜上帝。然而,如果我們從「恢復起初創造的美好」這個角度來理解,亞當在伊甸園時,上帝要他做的是什麼?管理全地,然後呢?上帝看他獨居不好(那時人還沒有罪喔),為他造了一個配偶,而他們很自然的享受性行為,這些在上帝看來,豈是不好的呢?因此,我們必須要正確的了解基督徒的過去(被造的目的)以及未來(將來天堂的景況),才能明白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敬拜在希伯來文化是與工作相關的,真正的敬拜,並非唱詩歌,而是發揮上帝賜給人的才幹享受生活

愛與善行

宗教都是勸人為善,這是一般人常有的觀點,聖經也勸人為善,然而聖經更強調善的根基─愛。保羅說: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保羅居然說「將所有的賙濟窮人,並且為了他人的益處不惜以最痛苦的方式自我犧牲」是無益處的,我認為這實在是聖經太珍貴的教導了,我想除了基督教之外,你很難找到第二個宗教或哲學家是這樣教導的,或許有人會說「將所有的賙濟窮人,若沒有愛,就不夠好」,但有誰像保羅講的這麼激烈,一點益處都沒有。我以為,真正的關鍵在於「神就是愛」,以及「人被造的最大需要就是愛」,你只要想想看,假如你的愛人對你說:「我願意供給你一切的物質需求,並且願意為你做任何事,即使是發生性行為我也願意,但我做這些事只是為了實踐我的道德理想,盡我做一個情人的責任」你會有什麼感覺?愛與善行的差別,在於愛的焦點在於「人」,而善行的焦點是「行為」本身,今天你對一個人說我愛你,那個「你」跟那個「我」是誰就顯得非常重要,然而如果你說我救濟你一百萬元,那焦點就變成「救濟一個人一百萬元」。當然,愛是會產生善行的,今天你愛一個人,自然你會願意把你所有的都給了他,但反過來是不成立的,善行不能產生愛。基督教跟其他宗教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基督教是看重「彼此相愛」而非勸人「為善」,甚至連上帝也渴望我們愛他,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十誡的第一條就是要愛神,浪子回頭的故事中天父整天期盼我們歸家,都顯明了上帝是渴望與人相愛的。一般人以為的上帝可能就只是很有能力,可以做任何事情,不會有痛苦,然而聖經中的上帝,卻是個情緒不斷受人影響的上帝。現在很多人講大愛,好像只針對某些人的愛就是小愛,然而聖經卻不只看愛的範圍是否遍及全人類,更注重愛的品質──是否真的是深切關注被愛之人。那些所謂有大愛,愛每個人都一樣的人,在神眼中看來卻可能是沒有愛的人,像是某些修為很高的宗教人士,他們宣稱自己想要幫助每一個人,可是他們未曾為了那些人流淚難過。眼淚與愛是息息相關的,基督徒追求的目標,是要活的像個有神形象的人,不是心如止水,乃是有上帝性情的人,不是感覺不到悲傷,乃是在悲傷中因為深知上帝仍然掌權而有盼望。拉撒路死時,耶穌哭了。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保羅說:「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都表明了真正照著上帝的愛去愛人,是會有很多情緒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去愛以致於成傷」的說法,因為當你真的愛人時,就算只是愛一個人,也會讓你承受許多的痛苦,愛情雖然只限於一個人身上,但卻可能是人的愛中最像神的愛的一種。

此外,愛有一個特性,就是愛會指向創造,上帝因著愛,所以創造世界,而夫妻彼此相愛,就會生下小孩。因此,愛不只是接納一個人,對一個人好;也不只是喜歡一個人,跟那個人同在會很開心;愛還有一個重要的內涵,就是創造力的催生。一個失戀的人,因為對於戀人的愛,可能因此創造出深具價值的作品,像是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就是基於一段無法實現的戀情而創造出來的。愛會使人發揮創造力,而創造力正是上帝形象很重要的一面。可以想像,天國中的人們,除了享有與上帝與人愛的關係之外,也會有更多發揮創造力的機會。

聖潔

希伯來書 12:14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這節經文常被用來教導人要追求聖潔,然而,到底什麼是聖潔呢?華人文化常會以為聖潔是遵守一堆道德規條,不抽煙喝酒打電動不結婚生活簡樸等等,或是一天到晚談論聖經,不追求世界上的種種知識成就,但聖經似乎不是這樣說的。

歌羅西書 2:20-23 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什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

提摩太前書 4:1-5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他們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或作:又叫人戒葷),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

人們會錯誤的理解希伯來書,可能是因為緊接在後面的一節經文

希伯來書 12:16 恐怕有淫亂的,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

我們在思考道德時,常把焦點放在行為,因此我們就看到「一點食物」,然後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我們不能喜歡吃美食,否則就是貪戀世俗」,然而,聖經中講的聖潔,卻是以關係為思考的焦點,我們應該注意的是「長子的名分」,貪戀世俗的以掃,之所以不聖潔,是因為他把食物看得比他跟他爸的關係還重要。而基督徒的聖潔,就是應當把我們跟上帝的關係擺在第一優先,「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就成為聖潔了,可見得聖潔不在乎我們做什麼,而在乎我們做的時候有沒有想到神,真正敬虔的人是在凡事上都得益處,而非只做某些「敬虔的事」的人。舉例來說,我們看到美麗的景色就感謝讚美上帝,這就是一種聖潔生命自然的呈現方式。根據保羅的教導,我們可以整理出關於聖潔的四大原則:

1.「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

我們不管做什麼,都當考慮這是否榮耀上帝,然而有些人會以為榮耀上帝是靠自己努力得到社會大眾的掌聲,然後說榮耀都歸給上帝。但聖經教導的榮耀上帝,卻是一種對上帝正確的認知帶出來的結果,像是我們吃美食時因為知道這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就感謝讚美上帝,我們看到壯麗的山川,因為知道這是上帝造的,就感謝讚美上帝,我們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替我們承擔了罪的後果,就感謝讚美上帝,榮耀上帝其實就是認清我們領受的恩典,也就是上帝偉大奇妙的作為,然後我們發自內心讚美上帝,上帝自然就得到當得的榮耀。這也正是耶穌所說「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天父因我得榮耀。」

2.「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他的轄制。」

聖潔是在凡事上讓上帝居首位,因此倘若有一件事是會取代上帝的位置,讓我們受轄制,那就不該做;反之,若我們不受轄制,那就凡事都可行。舉例來說,如果有人買股票,然後整天擔心股價漲跌,這就是受轄制,但如果你把股票投資視為一種善用上帝給你的金錢的方式,並且你深知投資結果是在神的掌管之下,那你就不受股票轄制了,這樣的人就是買股票也是聖潔的。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打電動覺得很快樂,到一個地步你每天不打電動就不舒服,那就是受轄制;反之,若你認為打電動是發揮上帝給你的打電動能力,你是在享受上帝的恩典,並且你就算沒電動也無所謂,因為你深知世上有趣的事太多,並且上帝能用電動使你快樂,照樣也能用其他東西帶給你快樂,你沒電動也無妨,這樣的人打電動也是聖潔的。

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僅管你可能跟上帝關係良好,但你知道某個朋友被電動轄制,他打電動已經上癮,那你就不該繼續找他打電動。因此,當一件事牽扯到其他人時,就該以其他人的益處為優先考量,這也是聖潔的一個層面,看重人與人的關係,因為愛別人所以把別人的益處列為優先考量。

4.「你有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若有疑心而做的任何事,就必有罪,因為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如果你覺得可行,做這件事對你與上帝的關係,你與人的關係是有幫助的,那你就可以去做,因為你深信上帝掌權,你知道上帝會使萬事互相效益,所以你做這件事是信靠上帝的全能而做的,這樣就是有福的。反之,若你信心不足,擔心你做這件事會影響別人,傷害別人,那你就不該做。固然對有信心的基督徒來說,理應凡事都可行,像亞伯拉罕甚至敢於把自己的兒子獻給神;然而我們的信心往往不是那樣大,因此當我們有疑惑,擔心做某件事是錯的話,那就別去做吧。而對於面臨兩難處境的人,我建議應該多禱告,直到你對其中一種決定有信心為止,或者你可以思想你從前怎樣被神帶領,神如何使萬事互相效益,也許會增進你的信心,如果你自己經歷不多,那你可以參考聖經人物的經歷或其他基督徒的經歷。

總的來說,基督徒的聖潔其實是在生活中的每件事上與神同行,從屬天的眼光來過屬世的生活。正如耶穌的禱告:「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作:脫離罪惡)。」

如何活出愛與聖潔的生命?

1.常在主裡面,與主連結

耶穌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 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 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 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

基督徒最大的使命是要心甘情願的去愛神愛人,在日常生活中過聖潔生活,但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我們藉由禱告與耶穌連結,住在基督裡,才能結果子,完成愛的使命。

2.耶穌的禱告

我不但為這些人(當時的門徒)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後來的基督徒)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父阿,我在那裡,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裡,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因為創立世界以前,你已經愛我了。公義的父阿,世人未曾認識你,我卻認識你;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來。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裡面,我也在他們裡面。

我們自己雖然軟弱,有時甚至不想禱告,然而我們的大祭司耶穌長遠活著,替我們祈求,並且祂深知我們的軟弱,因為祂也曾經是個人,受過各種考驗,並且在十字架上承受了那最大的苦難。

3.聖靈的工作

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誰又迷惑了你們呢﹖我只要問你們這一件:你們受了聖靈,是因行律法呢﹖是因聽信福音呢﹖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你們是這樣的無知嗎﹖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我們是屬神的,認識神的就聽從我們;不屬神的就不聽從我們。從此我們可以認出真理的靈和謬妄的靈來。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

講到上帝對我們的期待(彼此相愛),我們很容易就以為這要靠我們努力去實踐,然而我們往往容易忽略愛是從神來的。如果有個異性跟你說:「我想要靠意志力來愛你,你願意跟我結婚嗎?」你會答應嗎?恐怕你會覺得他是個瘋子吧。試圖靠自己努力去愛一個人,是如此愚昧,同樣的,想要靠意志力來實踐聖經的教導,也是很愚昧的。但我是說我們不用彼此關心互相幫助嗎?斷乎不是,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關鍵在於,我們的愛心是出自神將聖靈賜給我們,凡認耶穌為神兒子的,就有這樣的生命。因此,我們所作的,諸如關心身邊的人,賙濟窮人,看顧患難中的人,都是屬神生命的表達。人若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拯救,卻不努力去愛人,就顯得愚昧了,因為當我們試著去實踐彼此相愛的使命時,我們就經歷到神住在我們裡面,因此大有喜樂,如同我前面說過的,致力於實踐愛人如己的基督徒,是最聰明的,因為這樣做最符合他的內在生命,反之,我們若消滅聖靈的感動,不去做出愛人的行為,就很容易陷入掙扎與痛苦之中。因此實踐彼此相愛的關鍵,就是順從聖靈的引導,只要在被聖靈提醒時,順著聖靈所給的感動去行,其實並不是件太困難的事。然而,基督徒不可能永遠沒有掙扎,因為我們的罪性尚存,所以依然會因為自己不夠愛人而感到痛苦,這其實就是聖靈光照我們的結果。因此我們不要因為自己不夠愛人,就以為自己不是基督徒,反而我們應當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把聖靈給我們的生命表達出來。

禱告

禱告是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不過幸好禱告也是最簡單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一般來說禱告是跟上帝說話,不過我更喜歡一種說法─禱告是相信上帝的同在,因此與上帝有了互動。我們跟上帝說話,是因為我們知道上帝同在,但當我們更清楚上帝同在時,我們能做的就不只是跟上帝說話而已,聖經中講到上帝是我們的父、朋友、配偶,都表明了上帝想要跟我們建立的關係,其實是非常親密的。有些時候我們禱告是想要聽上帝說話,有時候是單純享受上帝的同在,有時候是跟上帝一起玩耍,或享受祂的創造,也有跟上帝一起工作的時候。上帝很愛我們,所以他給了我們造很多美好的事物,我們如果喜歡上帝,當然就會高高興興的接受上帝給我們的禮物。聖經教導我們要不住的禱告,我想這是要我們在每件事上都發現祂的同在並且與祂一同享受在其中,我認為禱告與做任何事情都是不衝突的,只要我們意識到上帝的同在,我們就是在禱告。

讀經

讀聖經也是基督徒生活中很重要的,因為聖經是上帝的話,能夠讓我們明白上帝的心意,讀經最重要的還是在經文中與神相遇,在聖靈引導下明白真理,讀經最重要的是渴望了解神心意的心,我們若有這樣的心,上帝必然要對我們說話,至於讀經方法,其實不是太重要。不過在此我略略提供一些我所領受關於聖經的原則,幫助大家在讀經時可以有一些觀察經文的角度。

整本聖經其實都在講神對人的愛,創世紀說明了神為人創造了世界,以後神又給了人反對他的自由,而人真的就因為這樣的自由反對了上帝,從此以後聖經都在講上帝如何處理人因為誤用自由而導致的嚴重後果,以及上帝是如何在不使人失去自由的情況下成就祂的旨意,而上帝處理人反對他的方式則顯明了上帝對人的愛。

這不是說人被架空,好像所有事都是上帝做的,而是說,人的一切能力都必須在倚靠神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舉例來說,像大衛去跟巨人哥利亞打仗時,他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

儘管我們知道神是全能的,但祂總是渴望與人一同工作,即使因此工作的效率大減也在所不惜,很多時候我們會問「這個世界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我的答案就是「因為很多人不願意與神合作,而神因為渴望與人合作,所以寧願苦苦等待人們回應也不施展祂的能力」。而當一個人的所求所想所做都與神的心意相同時,人的尊貴與能力將得到最大的彰顯,而神的全能亦然。舉例來說,在約書亞記的攻城故事中,我們會發現神大可直接把他們的敵人消滅(顯然城牆塌陷是出於神而不是繞城的功效),但神選擇了更多與人信心合作的方法(請人繞城七次的行為)。

耶利哥的城門因以色列人就關得嚴緊,無人出入。耶和華曉諭約書亞說:看哪,我已經把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並大能的勇士,都交在你手中。你們的一切兵丁要圍繞這城,一日圍繞一次,六日都要這樣行。七個祭司要拿七個羊角走在約櫃前。到第七日,你們要繞城七次,祭司也要吹角。他們吹的角聲拖長,你們聽見角聲,眾百姓要大聲呼喊,城牆就必塌陷,各人都要往前直上。嫩的兒子約書亞召了祭司來,吩咐他們說:你們擡起約櫃來,要有七個祭司拿七個羊角走在耶和華的約櫃前;又對百姓說:你們前去繞城,帶兵器的要走在耶和華的約櫃前。約書亞對百姓說完了話,七個祭司拿七個羊角走在耶和華面前吹角;耶和華的約櫃在他們後面跟隨。帶兵器的走在吹角的祭司前面,後隊隨著約櫃行。祭司一面走一面吹。約書亞吩咐百姓說:你們不可呼喊,不可出聲,連一句話也不可出你們的口,等到我吩咐你們呼喊的日子,那時才可以呼喊。這樣,他使耶和華的約櫃繞城,把城繞了一次;眾人回到營裡,就在營裡住宿。約書亞清早起來,祭司又擡起耶和華的約櫃。七個祭司拿七個羊角在耶和華的約櫃前,時常行走吹角;帶兵器的在他們前面走,後隊隨著耶和華的約櫃行。祭司一面走一面吹。第二日,眾人把城繞了一次,就回營裡去。六日都是這樣行。第七日清早,黎明的時候,他們起來,照樣繞城七次;惟獨這日把城繞了七次。到了第七次,祭司吹角的時候,約書亞吩咐百姓說:呼喊吧,因為耶和華已經把城交給你們了!這城和其中所有的都要在耶和華面前毀滅;只有妓女喇合與他家中所有的可以存活,因為他隱藏了我們所打發的使者。至於你們,務要謹慎,不可取那當滅的物,恐怕你們取了那當滅的物就連累以色列的全營,使全營受咒詛。惟有金子、銀子,和銅鐵的器皿都要歸耶和華為聖,必入耶和華的庫中。於是百姓呼喊,祭司也吹角。百姓聽見角聲,便大聲呼喊,城牆就塌陷,百姓便上去進城,各人往前直上,將城奪取。

聖經通常都是針對神百姓的處境寫的,像是新約書信常常是針對某個地區的教會寫的。舉例來說,保羅寫腓力比書要信徒常常喜樂,我想就是因為腓力比教會同心合一興旺福音,而這樣的教會通常信徒缺乏喜樂,所以保羅針對這種熱心服事神但缺乏喜樂的基督徒,就特別強調要告訴神自己的需要,並靠神常常喜樂;而像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則特別強調不要靠律法稱義,因為當地受到假教師的影響。我們現在的處境雖然未必和當年的某教會一樣,但每個時代每個教會都會有類似的問題,而我們自己在生活中也常會遇到各種以前教會遇到過的問題,因此,當我們試圖想像當時教會的處境,或者把聖經當作是寫給我們的,會有助於我們理解並把聖經教導實踐於生活中。

這常是聖經中教導的人所用的手法,不論是舊約人物或新約書信作者,都常會說:你們過去如何如何,將來如何如何,因此現在應該如何。例如彼得後書一開場就說:作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的西門彼得寫信給那因我們的神和(有古卷沒有和字)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願恩惠、平安因你們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多多的加給你們。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

這需要仔細一點才能發現,在舊約故事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創世紀的約瑟對陷害他的人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於是約瑟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

7.  認識神

歌羅西書 1:28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

彼得後書 1:3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

彼得後書 1:4 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

彼得前書 3:17 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

彼得前書 3:18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有古卷: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

    我們讀聖經,要切記是為了認識神,聖經與基督教信仰,皆是要把我們引到神面前,使我們認識神,而因著我們認識神,因著我們跟神的關係,我們自然曉得該怎樣過生活,怎樣在生活中與神同行。

    聖經最終不是拿來形成一條條的真理命題用的,只有一位神,神是真理的本體,真理命題是基於人的有限而定的,就好像對一個小孩子,需要有很多規條,一個人民還不成熟的國家,需要很多法律規條一樣。然而一旦小孩長大以後,自然不需要規條,可以用溝通的方式知道父母的心意,同樣的,一個生命長大成熟的基督徒,能跟上帝溝通,體貼上帝的心意,就不再需要規條或各式各樣的真理命題了。實踐愛人也是一樣,基督徒是否需要遵守十誡或一些教會法規?我以為對於剛信主的人,可能是需要的。然而一個基督徒生命漸漸長大成熟以後,這些規條就越來越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與神親密的關係。

    約翰福音 7:17 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箴言 4:18 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我們如果立志按著神的旨意行,我們就能分辨所得到的各樣真理命題是否是出於神,因此,基督徒還是需要一些以真理命題形式表述的法則來指導生活,但我們越認識神,越知道每條法則有哪些部分是對的,哪些是有待修正的。

    不過,切不可以為基督徒成熟到一個地步,就不用再讀聖經,因為聖經是神的啟示,讀聖經永遠可以矯正我們對神的認識,而我們對神的認識永遠不夠完全。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的讀聖經,思想神的話,好使我們更認識神,更懂得如何過生活。

讀經的主觀性與客觀性

我們讀聖經可能讓我們明白神要我們做什麼,我們讀聖經也可能只是感受到神的同在,覺得神非常的愛我們,單純的享受在神的同在當中,我們讀聖經也可能讓我們明白一些真理,而這些真理解答了我們困惑的問題。但不管如何,我們讀聖經理應是主觀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聖經寫作是有對象性的,聖經是寫給神的百姓看的,所以當然是預設神的百姓能夠自然的理解,不需要什麼解經專家幫助,而神的百姓理解聖經當然是很主觀的。然而,這是說真理不是客觀穩定的嗎?恰好不是,因為不管我們是想要知道神要我們做什麼,或者想要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又或許只是在讀經當中享受神的同在,這些都是在聖靈的同在下進行的。因此,雖然我們都非常主觀的在讀經,但我們的主觀活動卻都在聖靈的引導下,所以我們的讀經經歷,我們所領悟的真理,我們被神引導所做的事工,跟其他基督徒都有部分類似或者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是與同一位神互動,而其中因為每個人處境不同而有的不同之處不致於衝突反而互補,使我們對神與對世界的認識及我們所做的工作都更加完美。

教會

約翰福音 13:34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為什麼這是一條新命令呢?關鍵在於「彼此相愛」,在舊約的道德教導中,「愛神愛人」是針對個人的命令,但「彼此相愛」卻是針對一個群體的,換句話說,我們不再是一個人去遵守上帝的律法,而是要和所有基督徒一起來遵守上帝的律法,基督徒成為聖潔,不只是個人的事,更是教會的事,以弗所書 5:26 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因此基督徒不是修煉自己,讓自己變的很高超,正好相反,基督徒是要和其他基督徒一起互相幫助,一起實踐上帝的命令,因此在教會(基督徒群體)中成長也是基督徒生命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只有在教會我們才有可能實踐上帝的命令。彼此相愛,不但是愛人,也包括被愛,因此基督徒應當期待被愛,而不是說「我靈命很高超,所以我不求被愛,只求愛人」,上帝的心意不是要我們成為一個非常堅強,不需要別人的人,相反的,當福音要求我們不再倚靠自己,而是倚靠上帝時,彼此相愛正考驗了我們是否真的願意不倚靠自己。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同樣的,不願意倚靠弟兄的,就不能倚靠沒有看見的神。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挫折,我們會發現罪是多麼深的影響了我們與人的關係,因此在教會中充斥著各種人際問題,有時候我們會對別的基督徒失望,也對自己失望,因為我們彼此不相愛;然而,上帝最喜歡揀選軟弱的人,因此當我們失望之時,我們應當知道,上帝既然揀選了我們,必然要幫助我們實踐彼此相愛,因此我們現在離上帝的目標越遠,就表示我們要經歷的恩典是多麼的奇妙,你應該想像彼此相愛落實的那種情況,然後努力追求,況且我們的軟弱有上帝幫助我們,我們怎麼可能會失敗呢?因此,教會有黑暗面,但教會的黑暗面不是要叫我們灰心失望,乃是要叫我們知道神要給我們的恩典是多麼浩大,連這樣差的教會都會被改造,成為聖潔美好的教會。

另外,基督徒不單屬於某個有形的教會,更是屬於無形的教會,儘管我們可能只跟某間教會有密切的往來,但其他教會的基督徒依然是我們的肢體,並且我們依然非常需要其他的教會,若有教會以為自己不需要其他的教會,就很容易陷入偏差當中,啟示錄的七個教會,各有各的問題,因此不同教會之間應當有好的交流與互動,彼此尊重對方也是神的兒女,也是有聖靈住在裡面的人,這樣對每個教會與每個基督徒才是好的。

世界

基督徒是世界上的光和鹽,上帝不單呼召我們成為信靠祂的人,加入信靠祂的群體,還要我們進到這個世界。彼得前書 2:9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基督徒透過個人禱告讀經、在教會中彼此相愛,乃至於到世界上宣揚天國的福音,這一切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因為全都是上帝對我們的心意。因此,基督徒生命要均衡發展,需要在個人跟神關係、信仰群體、社會這三個領域都認真投入才行。如果少了其中一塊,信仰就很容易有偏差。當然,進入世界又比在教會中彼此相愛更為困難,耶穌也說我們如同羊進入狼群中,世人恨上帝,所以也會恨基督徒,因此在世界上生活是不容易的。但我們不要因為不容易,就躲回教會,或躲在家裡讀經禱告,事實上,任何事情都不是靠我們才能成就的,但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抵擋我們呢?因此基督徒不要害怕,只管勇敢的進入世界,相信上帝的供應,在每件事上倚靠神,隨著時間自然就會明白到上帝奇妙的作為,祂使用你成就了多麼偉大的事。每個基督徒都是重要的,沒有一個是冗員,是上帝不使用的,只要你願意,倚靠神的供應進到這個世界,你就會被上帝大大使用。

五、事情並不如想像中簡單

苦難

我前面已經說明了神希望我們過的人生,他要給我們的福分。然而,如果你對世界了解多一點,或者認識的基督徒夠多,你一定會驚訝於這世界的苦難是如此之多,即使是基督徒也不會倖免。為什麼上帝這麼愛我們,要我們喜樂,卻給我們苦難呢?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可能的答案

浪子回頭的故事中,小兒子因為遭遇到苦難,以致願意回家,同樣的,很多苦難是我們不要上帝(犯罪)的後果,而上帝藉著苦難使我們重新思考人生,進而回到上帝面前,向祂祈求,過一個倚靠祂的生活,活出真正美好的生命。在舊約中當以色列人離棄神時,神就讓他們打敗仗,好叫他們悔改。不過你千萬不要以為神是刻意懲罰他們,事實上是因為他們不倚靠神去打仗,技不如人,結果就慘敗了。這裡也是雙重性的真理,一方面苦難是上帝造成的,但苦難又是人不倚靠神的自然後果。

耶利米書 29:11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這是許多受苦基督徒的見證,很多基督徒遭受苦難,當下對神非常不滿,有罵上帝的,跟上帝討價還價的,甚至暫時去信別的宗教的,然而,這些人後來明白這是上帝奇妙的恩典,生命被翻轉,從此人生變得更為美好。連耶穌也因所受的苦學了順從,對於苦難,很多基督徒都見證了這是上帝一種特別的祝福,你可以在基督教書房中找到很多這樣的書籍。然而對於正在苦難中的人,聖經卻不許我們苛責他們沒信心,或是要求他們立刻接受這是上帝的祝福,聖經要我們與哀哭的人同哭,安慰並支持他們。基督徒遇到苦難時,通常並不是立刻就有喜樂,好像創傷對他們不算什麼,而是在悲傷中與神相遇,在心靈的低谷中感受到聖靈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中,在苦難中學會不住的禱告,進而嘗到與神連結的甜美。

羅馬書 5:1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

羅馬書 5:2 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

羅馬書 5:3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

羅馬書 5: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羅馬書 5:5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說:某城裡有一個官,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裡有個寡婦,常到他那裡,說:我有一個對頭,求你給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後來心裡說:我雖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這寡婦煩擾我,我就給他伸冤吧,免得他常來纏磨我!主說:你們聽這不義之官所說的話。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

希伯來書 12:1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希伯來書 12:2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希伯來書 12:11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詩篇 119:71 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

由於苦難對我們是有益的,所以有時基督徒是樂於受苦的。彼得前書 4:1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

彼得前書 4:2 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

另外,也有一種苦難是為了要讓別人得到益處,.有時基督徒勇於被人苦待,是為了要讓人知道耶穌的愛。

歌羅西書 1:24 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

歌林多前書 4:11 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

歌林多前書 4:12 並且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

歌林多前書 4:13 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

彼得前書 4:12 親愛的弟兄啊,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

彼得前書 4:13 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

彼得前書 4:14 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

路加福音 6:22 「人為人子恨惡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棄掉你們的名,以為是惡,你們就有福了!

路加福音 6:23 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的祖宗待先知也是這樣。」

常常喜樂?

本來這個題目應該在前面就講,不過我刻意留到苦難之後再講。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什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既然知道他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他的,無不得著。

聖經給了我們極大的應許,就是只要我們向神求,神就會讓我們常常喜樂,但為什麼還是有基督徒在遭遇苦難之時,失去了喜樂呢?答案其實不難,就是因為他們不求。或許你覺得有點荒謬,但遭遇苦難之人,有時會陷入一種情況,就是不想要喜樂。我想如果你有這樣的經歷,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對於在這種景況中的人,我沒辦法給你太多的建議,因為你的問題是你不願意走出痛苦,而既然是你決定要待在悲傷中,那越多的建議只會讓你越感到罪惡感而已。或者說我相信建議你其實自己知道,不管是叫你多讀經禱告默想等等,或是說你應該找個心理醫生之類的,那些對你全無功效,或者大概只有暫時的效力,可能那些方法幫你短暫的走出痛苦,但過一陣子又陷入悲傷當中。因此,我要告訴你的不是你該做什麼,而是非常重要的真相

  1. 以賽亞書 45:7 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造作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約伯記 2:8-10約伯就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他的妻子對他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神,死了吧!」約伯卻對他說:「你說話像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
  2.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現在雖然受苦,但上帝為你預備的是超乎你所求所想的美好結局。
  3. 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並且得著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

羅馬書 8:18 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羅馬書 8:19 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

羅馬書 8:20 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

羅馬書 8:21 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享:原文作入)神兒女自由的榮耀。

羅馬書 8:22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

羅馬書 8:23 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羅馬書 8:24 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有古卷:人所著見的何必再盼望呢)?

羅馬書 8:25 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羅馬書 8:26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

羅馬書 8:27 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

羅馬書 8:28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羅馬書 8:29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羅馬書 8:30 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

上帝為何這樣做?

這又是基督教神學中的一個奧秘,上帝為什麼要讓耶穌釘十字架,上帝可以用別種救法啊?上帝為什麼要把我造成這個樣子,造的像那個某某人豈不是更好?上帝為何不讓基督徒一信耶穌就到天堂?上帝為何不出手立刻改變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無比美好?

這些問題,並不容易回答,或者甚至有人覺得我們不該回答,因為這是屬乎上帝的,我們若替上帝回答,就好像僭越了。然而我以為,人是上帝造的,所以人其實可以略略了解上帝的心思,並且會喜歡上帝的選擇。因此,我就把我自己的淺見跟大家分享。

為何要讓耶穌釘十字架?

為什麼上帝要讓耶穌釘在十架上,擔當我們的罪,而不直接赦免我們?傳統的說法是說上帝為了公義的緣故,不能直接赦免我們,需要有人付出贖價,就好像我們欠債他幫我們還一樣,這種說法我認為是正確的,但如果想的更仔細,我們就會問:「為什麼上帝要釘這種規則?祂可以把律法定成欠債不用還,犯罪不用代贖啊?」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是上帝為了讓我們體會祂對我們的愛,所以這樣做。如果今天一個人有一億元,他跟她太太結婚時給了她太太一個百萬的鑽戒,結果她太太把那個戒子弄掉了,他說沒關係,我再買一個給你;另一個人是辛苦奮鬥二十年,好不容易賺了一百萬,然後在結婚時買了個百萬鑽戒給他太太,結果她太太把那個戒子弄掉了,他說沒關係,於是又再奮鬥二十年,為了買一個鑽戒給他太太。這兩個人,哪一個比較能表達他對他太太的愛呢?同樣的,上帝固然可以直接赦免,但為了讓我們體會他的愛,所以選擇了為我們釘十字架的方式。

為什麼上帝不讓人一信他就到天堂?其實也是有這樣的人,像是耶穌釘十字架時他旁邊的強盜,就是如此。然而,上帝之所以沒有讓每個人都一信就到天堂,是因為上帝想要讓我們有更多的參與,這就好像你在打一場球賽,而上帝擔保你是穩贏的,那你會因此想要下場休息,直接等到比賽結束,或者努力在場上參與享受這場球賽呢?對於有些人,可能他們不那麼想參與比賽,所以一信就到天堂了。但大多數人都是喜歡參與球賽的,而上帝就讓我們活的久一點,經歷多一點。當然有些人不但喜歡參與球賽,還喜歡那種特別精彩刺激的,對於那些人,可能上帝就會給他們一個更為曲折精采的人生。你想要立刻上天堂嗎?或者想要多參與一點人生這場球賽呢?上帝是聽禱告的,你如果跟上帝說,上帝一定會照你的心意成就,事實上你如果回首過去,也很容易發現這點,你如果把別人的人生拿來和你比較,你就會發現你還是最喜歡自己的人生,畢竟上帝是那麼了解我們每一個人,又用祂的大能參與了我們人生的每個細節。

為什麼上帝這麼愛人,卻會讓人下地獄?

我認為這是每個基督徒都應該問的問題,當我們想要效法上帝的愛去愛每個人時,我們怎麼可能接受他們死後要下地獄這個事實呢?因此,基督徒如果不問這個問題,那他可能有問題。然而,有些基督徒問了這個問題之後,就轉往普救論的陣營,並覺得那些堅持「人會下地獄」的人是沒有愛心的,特別如果他們又相信預定論的話,「上帝預定人下地獄」感覺就是整天關在象牙塔研究聖經的人才會相信的神學。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是一個基督徒成熟過程的必經之路,當我們試圖效法上帝的愛時,我們對「上帝的愛」是什麼,會有自己的認知,當然我們不該因為自己認知可能有誤,就不去做,因此我們都是不斷的嘗試用「自以為的上帝的愛」去愛別人。然而,正因為我們的愛不夠貼近「上帝的愛」,而這對人是不夠好的,因此我們為了要正確的學習上帝的愛,我們必須要查考聖經以更了解上帝與上帝的愛,而聖經有很多地方會挑戰我們本來的想法,因為我們本來的想法受罪的影響,是不完全的。面對這種衝突,當然有兩種路徑可以選擇,一種是罪使我們誤解了聖經,另一種是罪使我們不能接受聖經的真理。我認為這兩種情況都存在,但對於地獄的教導,我想聖經是講的夠清楚了,而且很多認真實踐聖經真理的人,非常有愛心的人,也都認為按正意分解聖經的結果,就是有地獄。所以對於那些認為「上帝的愛與地獄」是有衝突的人,我想,是因為你並不真的像上帝一樣愛人,等到你真的像上帝一樣有愛心的時候,大概你就會明白連地獄存在也是因為上帝的愛,因為上帝太愛那些人,所以讓他們下地獄。換言之,如果你現在不能接受有地獄,我認為你的確可以暫時不用接受,但你不應該因此就預設普救論的框架,然後刻意曲解聖經,想要從聖經解出普救論的神學。你應該禱告,求上帝聖靈引導你,使你能夠按正意分解聖經,也能夠順服並明白聖經的真理,並更多的曉得神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

下面,我要試圖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然而,我的看法是依據我目前對神的認識而說的,未必正確,只是跟大家分享。

上帝創造的時候,也造了分別善惡樹,讓人有機會可以違背祂的命令,儘管違背祂的命令會帶來「死」這樣嚴重的後果。然而,上帝看「給人違背祂命令的自由」比「人永遠不死」更為寶貴,所以上帝這麼做了。對於大多數的人,我想我們都知道自由的珍貴,雖然有時候我們在痛苦中會寧願失去自由來減輕痛苦,但如果是在快樂的時候,有誰會不想要自由呢?因此,我認為地獄存在最主要的理由是因為自由是好的,而神給人自由導致了一些人因為他們不當使用自由的結果,就帶來了地獄的結果。

有些人以為地獄是神為了懲罰人而設置的,但我認為事實並非如此,地獄只是人不想要神的自然結果,就好像浪子回頭的比喻中,小兒子離開了父親,之後就淪落到要跟豬搶食物吃這樣窮愁潦倒的景況,人是需要上帝的,因此當人選擇離開上帝時,自然就會陷入痛苦之中。一般世界上的人,之所以不覺得很痛苦,是因為他們某些程度還倚賴著上帝而不自知,舉例來說,我們每天坐下時,不會擔心椅子塌掉,我們事實上並不是真的對椅子有信心,我們是因為相信自然律的可靠而這樣做,而當我們相信自然律時,我們某種程度的倚靠了上帝的一些屬性,等到人到地獄之時,這樣的倚靠不再存在,人們徹底的與神隔絕了,自然也與神的恩典、神的性情隔絕了,而那自然會帶來非常大的痛苦。但這樣的痛苦神卻是經歷過的,耶穌就經歷過這種與神隔絕的痛苦,而且他靠著神的能力勝過了,非基督徒因為拒絕了耶穌,所以自己面對這樣的痛苦,當然就無法勝過。

3.地獄中人的景況

在地獄中的人非常痛苦,那他們如果想要到天堂,上帝是否會給他們機會呢?我認為是會的,上帝非常的愛那些在地獄中的人,祂也因為知道那些人在地獄受苦而感到非常痛苦,所以祂其實一直渴望他們可以來到天堂與祂同在,然而,那些在地獄中的人即使痛苦,卻仍不願意倚靠上帝。且讓我們來看一段經文:有一個財主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又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並且狗來餂他的瘡。後來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的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裡,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裡,極其痛苦。』亞伯拉罕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財主說:『我祖啊!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他說:『我祖亞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的,他們必要悔改。

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

首先,地獄中的財主要拉撒路來給他水,而非求上帝讓他到天堂,顯明了他雖然在地獄,卻依舊不願意倚靠神,還是想要靠人來解決問題,而且他的觀念依然認為拉撒路是他的僕人,他並不想和拉撒路有彼此相愛的關係。接下來,他要拉撒路到他的父家去,這表面上看起來是好心,但其實反應出人的兩大罪性,首先,他只關心他的五個弟兄,不關心其他人,他只要拉撒路服務他的家人,而且他關心的是他的家人不要來這裡受苦,而非希望他的家人可以因此好好的對待窮人,他的想法依然是要離苦得樂,而非要愛神愛人。其次,他說:「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的,他們必要悔改。」這其實是在為自己辯護,或者為人的不信找藉口,人永遠可以抬出一堆不信上帝的藉口,但人使用這些藉口是為了反對上帝,而非為了信上帝。財主那段話的正確翻譯,其實就是說,上帝你當年沒有給我夠多的神蹟看,所以我才來這裡,你這樣並不公平。亞伯拉罕的回答就一舉道破了這種想法,人不信上帝絕對不是因為證據不足,而是因為不願意信上帝,很多希望信上帝的人,向上帝求印證,或者希望上帝給他科學的證據,最後都信了上帝,但不信的人依然繼續質疑印證,質疑科學證據,什麼都可以質疑。

最後,我們來思想一下亞伯拉罕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這段話有些人會理解成報應神學,好像享福的人之後要受苦,受苦的人之後要享福,但我認為亞伯拉罕的意思,其實是說,你在生前享福時,你可曾經感謝過上帝?你現在羨慕拉撒路,是因為你真的羨慕他的全部,還是你只羨慕他有而你沒有的部份?人常常會向上帝抱怨上帝不公平,但很多時候我們是只看到別人有而我們沒有的,等到我們真的有了我們想要的,我們就又會羨慕其他的,窮人羨慕有錢人有錢,等到他有錢了,就又羨慕窮人不會被狗仔隊跟蹤,人向來就不滿意神給他的,就算神已經給了他一切所想要的,這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分別,天堂的人不會抱怨,因為他們接受上帝給的是最好的,地獄的人一天到晚抱怨,因為他們認為上帝偏心,上帝不夠聰明,上帝給他的不是最好的,這樣的人如果到了天堂,其實只會更痛苦而已,因為他可以嫉妒的人太多了。在天堂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才幹,那他到時候就會抱怨為什麼神給其他人那些才幹我全都沒有。總的來說,如果人不願意接受上帝是上帝(就是上帝比人還超越)的話,那地獄已經是他們最好的去處,他們的抱怨只是表明他們對上帝的不滿,他們對天堂的羨慕只是因為他們看到別人有的而自己沒有的,但他們其實不知道別人有的是什麼,如果他們真的到了天堂,他們就又會羨慕地獄的人了。上帝之所以讓他們下地獄,是因為上帝知道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上帝為了真正與人彼此相愛,忍痛接受一些不愛他的人與他永遠分離,這是真正的愛所帶出來的表現,我再說,地獄絕非報復,而是神愛人但人不想要和上帝彼此相愛導致的自然後果。

4.地獄中的人是否還有機會

關於那些下地獄的人,我以為他們還是有機會的,理由如下:

彼得前書 3:18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有古卷: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

彼得前書 3:19 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

彼得前書 3:20 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

彼得前書 3:21 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

彼得前書 3:22 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神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

這裡指出,耶穌有去傳福音給在挪亞時被洪水所滅的人。對挪亞時期的人來說,當時他們擁有的神學就是「不信挪亞,就必滅亡(下地獄)」,但根據後來彼得的神學,他們卻還是有機會得救的,因為耶穌藉著復活的靈去向他們傳福音。聖經中常有提到上帝後悔不降所說的災,上帝透過先知傳講的很多信息,常常沒有應驗。因此下地獄的人如果之後悔改,想要上天堂的話,我相信上帝會給他們機會的。只是我現在還是要忠於神給的話語(聖經)傳講,因此我必須說那些不信耶穌的人,他們是會下地獄的。但就我對人性的認識,我不相信有哪一個人會永遠不信耶穌,特別是他們經歷到沒有上帝恩典的痛苦之後。對於重病的人,只要信耶穌能醫好他,哪怕他之前信佛教信的很虔誠,還是會願意改信的(除非他發過什麼誓言,讓他覺得改信異教會下場更慘)。

對於「神為何是這樣的一位神」這類的問題,每個人關心的程度不一致,而這類問題一直思考下去,也是無止境的,但我並不因此反對你思考這無止境的問題,我的看法是,你可以好好思想,禱告求上帝讓你明白,而上帝會讓你明白,你就會為此忍不住讚嘆上帝的奇妙,與保羅一同說: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

但過了一陣子,你又對自己的答案不夠滿意,於是又提出新問題,然後你就又思想,禱告求上帝幫助你明白,而上帝會再次讓你明白,你就會為此忍不住讚嘆上帝的奇妙,與約伯一同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

六、當代議題

這一章我略略討論一些當代議題,讓大家明白我前面所講的真理在應用時會提供怎樣的幫助。

心理輔導與聖經輔導

    心理輔導與聖經是否衝突,這是近年來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某些堅持聖經輔導的人,甚至認為心理輔導會把人帶到一個更糟的景況,而很多使用心理輔導的人,則認為聖經輔導不符合人性,完全無法實踐。

    我們先從理論面來看,聖經輔導的理論是從聖經建構的,從聖經建構的好處是研究範圍小,只要研究聖經就夠了,並且適用範圍廣,然而,這也正是聖經輔導的缺點,因為聖經適用範圍廣,而人是有差異的,因此聖經輔導理論並沒辦法掌握每個人的個別差異。心理輔導理論是從生活世界(不過要注意生活世界還包括了人的內心世界)建構的,研究範圍廣大,因此心理輔導理論眾多,而且各有不同的適用情境,因此心理輔導的理論是不容易的建構與學習的,然而這也正是心理輔導的優點,因為它提供了非常多關於人的資料。回到一開始講的「真理必然符合現實生活」的觀念,如果聖經輔導理論並沒有誤解聖經,那必然要帶給我們如同它所宣稱的更好的生活;如果心理輔導理論並沒有誤解人,那也同樣要帶給我們更好的生活。於是,檢驗這兩套真理的重擔,就落到實務面上了。

    兩派之所以能夠繼續爭執,事實上就是因為在實務面上沒有一派是明顯勝出的,有很多聖經輔導失敗的例子,也有很多心理輔導失敗的例子,我在此要提出兩派輔導失敗的缺失。聖經輔導根據聖經找到輔導的原則,這是值得稱許的,因為從聖經找原則比起從廣大的人群中找來得容易太多,然而,有了原則之後,還需要有細則才行,而早期聖經輔導只有原則,缺乏細則,所以這個重擔就落到輔導員身上,如果一個聖經輔導員對人的了解很足夠,很有同理心,那他的輔導就很容易成功,但如果一個聖經輔導員只有聖經輔導理論的知識,那被他輔導的人就會很慘,因為他只懂得「你的心理問題就是你有罪,你不倚靠神」,當然我這樣講是比較誇張。心理輔導因為知識體龐大,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學習,但也因此可以補足輔導員對人了解不足的缺乏,所以經過幾年心理輔導的專業訓練,輔導員就有一定的水準,可以提供一些人幫助,但心理輔導的問題就在於避談「人們有罪,人們需要神」,至少當代心理輔導是反對把宗教價值強加在被輔導者身上,因此心理輔導雖然能有效幫助一些人,但效果卻只停留在解決一些問題,而無法帶給人一個美好的人生,不過不可否認的,心理輔導能夠讓一個人活得更好,就如同醫師或其他專業一樣,基督徒不應該睜眼說瞎話,否定心理輔導是一種發揮了上帝給人的能力的一種專業。其實不只是心理輔導,有時候我們面對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時,也常會忽略他們對生活世界所做的觀察及他們得到的真理,也是同樣正確的,像是很多宗教也教導人不要殺人,因為殺人會帶給自己與他人痛苦,這其實是正確的,事實上他們除了少了上帝的啟示(聖經)之外,在很多能力上都比我們還優秀,我們應該正視他們對上帝創造的大自然及他們內在良心所做的回應,儘管他們因為與上帝隔絕而無法確知任何真理,但這不等於他們什麼都不知道。

    回到輔導的根本關切─幫助人活得更好,我認為在這個目標下,心理輔導跟聖經輔導其實是應該合作的,聖經輔導的從聖經找出一些輔導原則是好的,但在細則上,其實需要心理學所提供的眾多關於人的資料,儘管有些聖經輔導人士不承認心理學的幫助,但他們自己所使用的輔導技巧,以及訓練輔導員時所教授的內容,其實跟心理學的理論並無太大差異,而且也都是根據生活世界得到的真理,因此我認為聖經輔導理論其實可以更多的採納心理學所提供關於生活世界的事實,特別是心理學近百年大量的研究,其實是很好的資源寶庫。對於心理輔導,我認為應該正視聖經輔導提出的觀念「人有罪,人需要神」,這個觀念並不只是宗教信仰,還是可以檢驗的,目前心理學不否認很多信仰宗教的人,在宗教中得到力量,但我要說這不能用宗教相對論(就是每個人適合不同宗教)的角度去解釋,沒有一個宗教理論是宣稱自己適用範圍只限於少數人的,因此心理學應該更多檢驗各個宗教的理論,是否真的能夠適用在所有人身上,他們的解釋力是否足夠。

    最後,我要討論一個特殊的情況──神大能的醫治,有些人(可能比較多是接受聖經輔導的人)的心理問題,會經歷到神超乎尋常的醫治,因此在轉瞬間眼淚變作歡笑,如同聖經所應許「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事實上在聖經與教會歷史中,一直都有神蹟存在,過去較常見的醫治是針對生理疾病的,但現在醫療進步以後,大家遇到生理疾病不再那麼靠神蹟,所以神蹟醫治生理疾病就比較少見,不過神蹟醫治心理疾病依然是存在的,但我要強調的是,這種神大能的醫治,聖靈的工作,絕對不可歸功於聖經輔導。很多人誤以為這些被聖經輔導醫治的人,是因為聖經輔導的效果,但事實上這跟聖經輔導根本沒什麼關係,而且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尋求心理輔導的基督徒,有些基督徒存著倚靠神的心尋求心理輔導,結果也經歷了神特別的醫治,只是因為這種情況在心理輔導的場合較少出現而已(畢竟通常尋求心理輔導的人並不懂得倚靠神)。因此,我要提醒不管是研究聖經輔導或心理輔導的人,都不可忽略其實神才是最好的醫生,大多數倚靠神的人,其實根本不需要聖經輔導也不需要心理輔導,聖經輔導學試圖從聖經中找到輔導原則固然令人稱許,但若因此誤導人倚靠聖經輔導學而不倚靠神就造成反效果了。有時候「聖經輔導」這個新名詞,再加上附加在這個詞後面的一堆知識,常常會有這種效果,讓人們以為需要熟讀聖經,通曉神學與聖經輔導理論才能有效幫助人,卻忘了真正能有效幫助人的關鍵,在於一個人是否倚靠神,一個常常禱告與神相連的人,根本不需用懂聖經輔導也能幫助很多人。

同性戀

    很多基督徒一想到同性戀問題,就把焦點放在同性戀有罪或無罪的爭辯,然而,我認為聖經教導的重點,向來就不是要我們分辨一個行為是否有罪。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我們應當關注的焦點,是我們和同性戀是否彼此相愛,而不是他們是否犯罪,至於他們是否犯罪,我認為他們自己知道,而且有聖靈光照他們,實在不需要我們多此一舉的去告訴他們「你們有罪」彷彿他們是沒有聖靈內住的人一樣。而對於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我認為你應當用看待你所做的任何事的方式去看待同性戀行為,即你是否受同性戀行為的轄制,你是否是出於信心去做同性戀行為。如果你沒有信心,那我勸你還是別去做出同性戀行為,因為凡不出於信心做的任何事,都會讓你活不出那美好的樣式。不過重點還是在於,同性戀者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都是他們自己的事,作為非當事人(非同性戀的基督徒)實在沒有必要妄加議論,倘若同性戀者從同性戀關係中獲得了許多快樂,我們也當為此感謝神,因為所有的快樂都是神的恩賜。

貧窮

貧窮也是個非常重要的議題,貧窮人口事實上比我們想像的還多。我認為對於這個議題,有兩個角度來看。

對於貧窮的人,我認為他們其實更懂得倚靠神,因此他們是有福的。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就反應出窮人在上帝眼中未必是不幸的一群。然而,如果窮人在貧窮當中,沒有學會倚靠神,反而想要努力上進,成為有錢人,那他們後來的景況可能變的更糟,像是陳水扁的人生,其實並不令人羨慕。很多貧窮人成為有錢人之後,生活依然不快樂,我認為是因為他們走錯方向了,他們誤以為得到快樂的方式是要成為有錢人,但真正得到快樂的正途,是撇下所有去跟隨耶穌,過一個倚靠神的生活,而這對窮人本是容易的,因為他們沒有太多東西需要撇下。正如聖經所說: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

但對於貧窮的景況,我認為是不合神心意的,聖經提到:「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如經上所記: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其實尚有許多經文,你若查考聖經,幾乎處處都有這樣的教導。另外上帝最重要的心意是要我們彼此相愛,你若真的與窮人彼此相愛,怎麼可能容讓他們處在貧窮的光景中呢?況且你自己也需要窮人的幫助,只是你可能不知道而已。現在很多人都把窮人當作弱勢需要被幫助的一群,但聖經還提醒我們,我們也需要他們的幫助,沒有誰是弱勢,只是弱的點不同而已。初代教會凡物公用,實施所謂的共產生活,我認為是正確的。聖經並不否定資本主義的制度,人工作賺到錢,有人賺得多,有人賺得少,有富人,有窮人。但聖經要我們用共產主義的精神來過生活,有錢人有錢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可以分享,窮人雖窮,卻能學習接受恩典,窮人變有錢就當喜樂,有錢人變窮亦當如此,因為不論在哪種景況,都是有益的。

因此教會應當更多的幫助缺錢的人,而非讓政府或銀行來做這件事,而缺錢的人應當更多的給其他基督徒幫助你的機會,而不是被拒絕之後就放棄了,放棄被幫助固然可以讓你光明正大的批評教會沒有愛心,但這卻對雙方都沒有益處。貧窮的基督徒除了當在貧窮中喜樂,更當要求其他基督徒幫助自己,好落實上帝要我們彼此相愛的心意。

耶穌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來對大兒子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作工。他回答說:我不去,以後自己懊悔,就去了。又來對小兒子也是這樣說。他回答說:父阿,我去,他卻不去。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那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神的國。因為約翰遵著義路到你們這裡來,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看見了,後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

罪犯

從古至今的社會都有一種人,叫做罪犯,他們因為犯罪被發現,而被賦予了這樣的身分,並因此遭到人們的鄙視,然而人們為什麼鄙視他們呢?其實是因為人們自己也有罪,人們對自己生活不滿意,因此透過鄙視他們來發洩。或許他們犯罪傷害了一些人,但那些被傷害的人,倘若生活依然過的快樂,又怎會想要譴責那些傷害他的人呢?聖經記載初代教會的基督徒被逼迫,但卻沒有人說要把「逼迫基督徒的人殺掉」,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饒恕了那些殺他們的非基督徒,那們愛那些逼迫他們的人,正如保羅所說:「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保羅可不像一些道德教師(或者像我),只會在演講時高談闊論,他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但是他不斷教導我們要常常喜樂,要活在上帝的愛中,而且他自己也的確這樣活出來了,而正因為他是這樣的活在上帝的愛當中,因此他可以饒恕。但他為什麼能夠呢?他可不是說自己非常堅強,認真從事屬靈操練,沒有,他說他自己非常軟弱,他是罪人中的罪魁,是眾聖徒中最小的,他可不是故意謙卑才這樣說,保羅從不說謊的。保羅是深刻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軟弱,因此他見證說是基督的能力覆敝他,是聖靈的能力在他身上,是上帝揀選軟弱的他,要叫剛強的人羞愧。這其實正是那些所謂的好基督徒的見證,好基督徒並不是因為自己好,而是因為知道自己不好,倚靠上帝,於是上帝給他恩典,使他能夠有愛心,能夠饒恕。

回到正題,究竟犯罪的人需要恩典,還是被傷害的人需要呢?兩種人都需要,被傷害的人需要上帝的恩典,才能夠饒恕,但犯罪的人也需要恩典,才能不再犯罪。刑罰罪人,並沒有改善加害人與被害人的關係,反而容易讓雙方忘了恩典,加害人因為受了罰,就覺得自己已經承擔了犯罪後果,不需要被饒恕;被害人在報復加害人時,固然得到一些快感,但卻忘了饒恕。事實上,社會學與心理學的研究,都能告訴我們刑罰罪人並不能夠抑制罪惡,也不能幫助罪犯與被害人生活變的更好。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人們追求公義,但上帝的義,卻是透過恩典與饒恕來成就的。為什麼稅吏和娼妓先進神的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個罪人,只有倚靠上帝才能得到那無罪的新生命,脫離罪惡。反觀那些道德主義者,他們不斷的靠自己修行提升自己道德的境界,卻不能夠真正脫離罪,只好用譴責犯罪的人,來讓自己感覺自己道德比較超越。為什麼牧師犯罪會上新聞,就是因為大家希望自己的道德比牧師還要高超,所以就藉由譴責牧師假冒為善,來讓自己感覺自己是好人,不需要上帝的拯救。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因此,對於願意悔改的罪犯,我們不應該加諸刑罰,反而應當饒恕他們,和他們彼此相愛,幫助他們活出美好。基督徒對罪人的看法,是為他們難過,如同義人羅德,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因為知道他們不該如此,他們可以活得不一樣,活出美好的生命。

然而,這不是說不需要有法律,正好相反,因為有法律,所以饒恕才是有意義的,並且法律有抑制罪惡的效果,特別是對於良心喪失功用的人,能夠避免他們犯罪而落入更悲慘的景況。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嗎﹖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

最後,對於那些犯罪受罰,甚至要被處死的人,我想告訴你們,你們不用怕,只要你願意倚靠上帝,接受耶穌基督的拯救,你死了以後就會到天堂了,正如那在耶穌旁邊被處死的罪人,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教育

第一,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到一個地步

      產生一種不管遇到任何問題,我一定能解決的信心

第二,提升學生廣博的知識背景,了解這個世界事實的部份

      一方面培育他們取得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育他們把知識永久存留在自己記憶中的能力

      產生一種不管學到任何東西(知識),這個知識就一生帶得走的能力

第三,提升學生對價值的體悟,探索關於這個世界價值的部份

      一方面培養他們體會此時此刻美好的能力,使學生逐漸產生對價值的領悟力

      能夠對有價值的東西更敏感,並且不去沉迷於沒有價值的事物

      另一方面引導他們去掌握價值的原理,並學習創造價值

第四,提升學生的人際能力,懂得跟不同的人相處,享受他人的同在

      學習以他人的同在為人際關係的目的,聆聽每個人生命的故事

第五,提升學生反思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進入永無止境的追尋

      永遠不滿足,不覺得夠了,總是試著再開創新局,試著探索各種可能性

第六,幫助學生建立跟上帝的關係,使他們對未來不再有任何憂慮

      並且不會輕看自己,不容許自己被世界或他人任意宰制

第七,幫助學生學會休息,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停下腳步,放下一切的工作、責任

娛樂 

娛樂是很多元的,但任何娛樂如果要被人們長久喜愛,要具備下面三項功能

1.人際互動,讓參與娛樂的人能夠在娛樂時需要彼此合作或競爭

使他們有跟人互動到的感受,而在娛樂結束時覺得自己又更認識其他人了

由於人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並且我們永遠無法料想到另一個人必然會做什麼

因此好的娛樂,要提供這種意外的可能性

提供參與者做出別人都料想不到的動作,震撼全場的機會

2.才幹發揮,幫助參與娛樂的人能夠找到發揮自己特長的空間

因此,能容許越多創意發揮,越多各式各樣的人一起參與的,就是越好的娛樂

各種參與者在娛樂活動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功能,扮演不可或缺的腳色

  • 自我提升,幫助參與娛樂的人能夠在娛樂結束後,覺得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政府 

首要的是法律簡單,嚴格執行,施政優先次序要掌握下面原則

1.從最基礎的民生必需產業開始做起

一個完美的,能永續經營的企業,要能最扎實的做好農業

農業搞定了,接下來搞什麼都會很強,確保人人有飯吃,而且是健康的飲食,日後國力就會興旺

以現今的情勢,第二優先我猜是房地產制度改革,一切土地都是上帝給的,沒有誰創造了土地,所以土地也不應該被任何人長期持有,而應該有更公平的重分配條款

2.由團體形成社區,由社區建構城市

要促成人與人之間的彼此信賴合作,先要從團體工作開始

團體最好是地緣取向,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

因此,培養近鄰之間彼此信任互助,就能提供人民安全感

之後,再進一步促成社區的互助,讓人們可以過更多采多姿的生活

3.人才放對位置

有了前面兩大保障之後,再來談人才放對位置,才是可能的

因為當人民要為食物憂慮,生活缺少安全感,自然沒有閒暇探索什麼工作適合自己,因此要先提供人民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後自然人們會更勇於轉換工作,或者花時間進修,然後就能漸漸在社會中找到一個自己適合的位置。

媒體

媒體要準確客觀、分類良好,掌握這兩點,就能成為好媒體

另外,也是質優先於量

現在是資訊過剩的時代,因此提升資訊的品質非常重要

如果一份報紙的資訊品質非常高,就算只有三頁,賣我100元,我也會買

分類良好,則是說要儘可能幫助每個人能夠輕易的找到自己要的資訊,各取所需

商界

還不夠了解,但大體來說,應該是要盡可能提供最高品質的商品及服務

先求質,再求利,只要商品的質夠好,利潤會跟著來

好的企業應該先追求高品質,然後才追求量產,根本不用在意獲利多少,獲利或跟著來,不要透過賣劣質品,藉由激發人的購買慾望來獲利;要生產高品質的商品,藉由高售價來獲利,人們消費的心態應轉變成只買所需用的,但要買最好的。

創意與極限‧價值‧故事與歷史

創造力與極限的展現,需要有一套遊戲規則、規範來輔助限制
一個畫面有價值的關鍵,讓人看到時會感動的關鍵,在於那一幕具有在規則範圍內讓人意想不到的特性,以及那一幕彰顯出的一種極限之感

舉例來說,一個進球之所以會被覺得精采,就是因為具備了意想不到,以沒有人能料想到的方式進球,因此最能震撼全場。
歷史上的精采進球,幾乎每球都具備了這兩大特性,展現出選手的創造力,讓人意想不到,同時也展現出一種超凡入聖的技巧,做出一些極致的動作,幾近人類的極限
但創造力是高過極致的技巧的,因為今天如果有一個超強的人,射門超準,那球賽反而不好看了。必須要大家實力相當,然後在這種情況下,難以進球,而突然有人有了靈感,做出了創造性的動作進球,全場就會被震憾
因此極致的動作,與其說是相較於一個客觀標準的極致,倒不如說是相較於個人潛能的突破,一種超越了個人極限的感覺,是價值的所在。
像是巴西對北韓那場比賽,賽前大家一致看好巴西,但上半場巴西隊久攻不下
下半場麥孔突然在沒有角度的情況下把球踢進了,這種意想不到的進球,就能帶給人很深的滿足
又或者像是烏拉圭對迦納的比賽,那是劇情的意想不到,在最後一分鐘,迦納隊門前大好機會,眼看球就要踢進了,結果烏拉圭的前鋒蘇亞雷斯,居然用手把那球擋下了。而後來,迦納隊罰踢,沒能罰進,最後PK戰輸給烏拉圭
蘇亞雷斯的那個動作,也是發揮了他的極限,他用了他最大的能力阻止了對手的進球,而且讓人意想不到。雖然違規,但又是在規則上合法的(因為規則是給對方一次罰球機會),因此他甚至把規則都發揮到極致了。

而蘇亞雷斯那個動作,除了展現創造力與挑戰極限之外,還述說了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可能是蘇亞雷斯從小一路苦練足球的故事,長大以後,成為一名足球選手;這個故事也包括他跟烏拉圭的故事,他很愛烏拉圭,曾經他在職業聯賽進球時,脫下隊衣,裡面是烏拉圭的球衣,他是一個跟國家隊有深厚情感的人。
而在這些故事背景之下,他在世界盃的八強賽,代表烏拉圭出賽,在最後一刻,他盡他所能的,用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擋下了迦納的進球,加上迦納居然沒罰進點球(沒罰進的機率其實很低),這一切條件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時刻。
因此,一個時刻的價值,在於結合了創意、極限、故事、歷史於一刻。


換到看音樂,音樂必須要有樂理存在,必然的有某些規範,雖然未必是成文的,但一首曲子總是要合乎規範,才會好聽,但在這規範的前提之下,做出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安排,你沒想到某個地方作曲者擺放了某個音,而那是你意想不到的。另外,音樂的情緒表達,則是提供了一個規範。舉例來說,一首哀傷的曲子,那哀傷構成了某種限制,而在這樣的限制下,旋律就會有一種精準、極致之感,因為巧妙安排的曲調,極致的表達了某種情感。而故事的述說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催生出作品的故事,如果一個作品被催生出來的故事越是曲折離奇,越是涉及人的極限,則該作品越具有價值。另一方面,如果該作品能切合欣賞者自己的故事,能夠述說,也會讓人覺得很有價值。切合困難度越高,則價值越高。
舉例來說,一個失戀的人,一首失戀的流行歌會比結婚進行曲在切合度上讓他覺得更有價值。
而一首失戀歌曲中的歌詞,如果跟他自己的故事很切合,則那首流行歌曲又會更加讓他覺得有價值。

在為了述說某個故事而創作的  小說、音樂、圖畫等藝術,創造力、挑戰極限,是藝術創作的價值所在,而「故事述說」是規範,也會提供創作難度。一個難以述說的故事,提供很高的創作難度,而藝術創造者挑戰人的極限,發揮其創造力,
用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將這個故事說出來了,就會是很有價值的作品。
故事切身度,則是欣賞者評價藝術品價值的規範,一個藝術品可能有很高的價值,但沒有太多人欣賞,原因在於無法切合欣賞者自己的故事。然而,一旦遇到了切合的欣賞者,看到那作品時,就會很深的感動。因此,具有很高價值的藝術品,對該故事有切身感的欣賞者可能不會太多。

在形式性的,為了藝術而為的藝術,創造力、挑戰極限  依然是價值的所在 ,但規範變成是形式,這時作曲者、運動選手是要在形式限制下,儘可能展現其創造力與發揮人的極限。這類藝術要有故事性,就不是藝術工作者或運動員所能做到的,例如一場打到最後一刻才分勝負的球賽當然是精采的,但這不是球員能決定的。球員所做的只是盡他們所能去在形式限制下發揮創造力與自己的極限,而真正讓一場球賽精彩又偉大的,是球賽背後那看不見的上帝。我在看烏拉圭對迦納之戰的時候,看到蘇亞雷斯用手擋球那一幕我非常感動,後來烏拉圭晉級,我的感想就是「蘇亞雷斯打動了上帝的心」。

像是世界盃這種比賽,同時具有  形式藝術的特性與故事述說的特性
每個精采動作的片刻,是形式藝術的展現,而每場球賽的過程,乃至整個世界盃,則具有故事述說的特性。世界盃比起一般球賽,具有更高的故事性,儘管形式藝術的特性是一樣的,但因為世界盃的故事性遠強過職業比賽,因此世界盃看的人會多很多。
不過,如前所說,創作球賽或整個世界盃的故事的,不是人,而是上帝
上帝用整個世界盃,以及世界盃背後的那些參予者的故事,共同創作了一個更偉大的故事,這也是好萊屋電影沒有辦法取代真實世足賽的原因,事實上任何藝術的價值永遠不可能超越歷史。
歷史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創作,主要作者是上帝,但人類也是共同作者,而整部歷史都在展現上帝與人類的創造力或創意,人類不斷的在超越前人的極限,而歷史也是對每個人都具有完美故事切合性的藝術創作,因為每個人都是被鑲嵌在這歷史之中。歷史的一大特色,就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們常常以為人類已經登峰造極,日光之下再無新事了,然而,上帝的創意卻是永不止息,舉例來說,像是19世紀的時候,人們以為古典物理已經登峰造極,不可能有新的物理學了,但之後量子力學的出現,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而且當今量子力學帶給人類的影響之最大,絕非古人所能料及的。

七、開始跟隨耶穌吧

讀完這本書之後,你需要的不是讀更多的書,而是開始在生活中跟隨耶穌,在每一天生活中經歷神,下面是我把基督教信息所做的濃縮,如果你實在覺得我講的太抽象,需要更多指導,我願意推薦你〈與神相遇〉(基道出版),裡面有簡單提到九種不同性格的人如何跟隨耶穌,也許會對你有幫助。但最重要的,信仰之路沒有獨行俠,教會雖然不完美,但你需要加入一個信仰群體,跟他們一起學習如何將信仰落實在生活中。

什麼是基督教提供的好消息?

1.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上帝創造的世界本來是美好的,是有秩序的,人可以在世界過幸福快樂的日子。

2.然而,因為上帝給人自由,而人錯誤的使用自由,不聽上帝的話,所以人跟上帝的關係就被破壞了,而隨著人跟上帝的關係破裂,人跟人的關係,人跟環境的關係,也隨之受創,因此人世間總有一些苦難,一些讓人覺得不夠美好的地方。你我的生命中,一定也會有一些低潮,一些不如意。

3.好消息是,上帝有一套將世界撥亂反正的計畫,而這個計畫將要成就了。但這個計畫也需要你的合作,上帝對你的生命有一個奇妙的計畫,是跟祂將世界更新,使世界變得更美好有關的。因此,如果你願意參與這個計畫,將世界恢復成起初美好的樣貌,那你可以來跟隨耶穌。

什麼是跟隨耶穌?

0.接受耶穌做你的主,放棄對任何東西的擁有權,不要跟人比較

1.跟神說話,把神(或耶穌)當作你的情人或天上的父親,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告訴他  求上帝賜給我們智慧,使我們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人

2.享受人際關係

操練喜歡每一個人,看見每一個人的優點,服事他們,學習跟他們一起享受生活

3.享受生活

包括欣賞大自然、音樂、藝術、電影、運動、品嚐美食、各樣娛樂、幽默……等

4.享受工作

發掘工作的樂趣,在每一項工作找到可以發揮創意,增進人類福祉的地方

5.操練給予,助人,關心社會,轉化社會

一有機會就幫助人,要多把握這種機會,另外也要去尋找你參與改變社會的機會

6.為這一切美好感謝讚美神,歸榮耀給神

7.思想愛,實踐愛,宣揚關於跟隨耶穌的好消息

  邀請/幫助其他人加入跟隨耶穌的行列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分享出去
分享至Facebook
火星人試驗創辦人  - 黃晨軒
火星人試驗創辦人 - 黃晨軒

火星計畫創辦人黃晨軒畢業於建國中學數理資優班,應屆申請上台灣大學物理、心理、哲學、資工四個科系,由於四個系所的第二階段考試內容跨度甚大,當時即被媒體採訪,封為建中怪咖。進入台大後修課遍及六院十五科系,研究所到美國田納西大學再次跨領域主修體育,斬獲全校足球冠軍與籃球三對三季軍的殊榮。

創辦人一直以來追求對宇宙及人類身心靈擁有究竟全面深刻的認識,立志做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教育家、發明家、創新改革者,希望能推升人類文明到達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火星人試驗是一個尋找十項全能菁英的開始,期盼透過這樣的賽事可以召聚台灣乃至全球新生代中最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一群人,互相激發出改變世界的Big Idea。

Scroll to Top